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浙江水库7孔泄洪事故」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浙江水库7孔泄洪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浙江水库7孔泄洪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为什么不把蓄洪区农民像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移民到安全地带
这次长江和淮河流域洪水,让我们认识了蓄洪区,7月20号安徽王家坝开闸放水,瞬间蒙洼蓄洪区顷刻间绿野变成汪洋,蓄洪区里还有17万人口居住和生活,这在大家看来不可思议,蓄洪区怎么还有人居住啊,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蓄洪区是怎么形成的?
上图是一条河流演变过程,河流到了中下游地区,受地形影响,落差变小了,河面展宽了,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开始沉积,河床的形态要发生改变。由于河水的湍流作用,对两岸侵蚀呈现出不同的差别,河道开始变得弯弯曲曲,水流作用分分秒秒再进行,日积月累,河道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
当有一天洪水来临时,河流的冲蚀力作用,河道走了直线,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新开辟了一个新河道,之后再进行下一个过程的河床演变。河床不断往复循环,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河床永远处于不断地演化过程之中。那么废弃的河道被我们人类利用起来当做蓄洪区,当大洪水来临时,河道水溢出,就会把洪水分流到蓄洪区里。
受地形影响,长江荆江河段蓄洪区很多、淮河上王家坝控制的蒙洼蓄洪区特别有名,就是名不见传的滁河上也有荒草一圩、二圩、三圩蓄洪区,其中安徽省、湖北省、江苏、浙江等地蓄洪区占比较高。
上图中蒙洼蓄洪区最为典型,今年已经是第16次开闸,蓄洪区是原来的古河道,地势低平,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农耕生产和发展养殖业。这样的肥沃土地人们不可能放弃,加之蓄洪区里也不是年年有洪灾,对于蒙洼蓄洪区来说,从1954年至2007年,15次开闸,大致每4年就开闸一次,其它三年还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所以让他们搬出蓄洪区,是舍不得这块故土的。
上图是5月29日安徽省30日降水距平图,当时安徽持续干旱,一直到了5月底,因为干旱笔者写了一篇头条,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干旱也非常严重,不仅是农业灌溉用水紧缺,饮用水还出现了困难,目前正在搞引江济淮引水工程。而蓄洪区位置低,水易取,就在河流岸边,在旱情严重时,周边还找不到好的农耕用地,而蓄洪区反而成了人们首选之地。
另外人们长期与河流打交道,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蓄洪区里也不是大家想象那样没有高地,蓄洪区那么大,人们在蓄洪区里的高地、圩台上建房,开展工农业生产,洪水年成湖,欠水年获得收成。但每年有洪水时,人们就会不淡定了,毕竟蓄洪区有他们一年的收入,洪水来时化为零,实在是让痛心。蓄洪区就象A股市场一样,“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蓄洪区生活环境这么残酷,为什么不移民呢?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对于湖北、安徽等省都是人口大省,人类在长期地发展过程中,较适宜的土地早已被开发,人满为患,西部地区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但不适合移民。人类是一个社会聚集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农耕方式,风俗习惯是经过长期养成的,让他离开故乡热土,他们是难以割舍的,所以移民是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
其次,人类再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中,从来没有惧怕过,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24万人,今天来唐山看看,昔日的废墟、地震带上,又崛起了一幢幢高楼,前期5.1级地震,丝毫没有引起房价下跌,房价坚如磐石,所以生活在蓄洪区里的人们都会有一颗坚强的心,洪水过后,还会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同时我们会加大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开展河流整治,蓄洪区慢慢会少开闸,最后到不开闸,真正成为人类最可爱的家园。
~
其一,这是蓄洪区,不是淹没区,不是每年都被泄洪,被淹的时间也不长,可利用时段较长。
其二,蓄洪区多是以前的湿地,平原地势,好开发利用。
其三,每次泄洪,除了被淹,还带来财富,土质松软肥沃。
其四,这是农民家乡,都不愿背井离乡,更何况,这也是人口密集、粮产丰富的地带,移民代价大。
其五,关键是,蓄洪区平时也得排干水,关键时才能泄洪。排干水的土地,还是得利用才行!
其六,蓄洪区也不是行洪区,大宽广,人口多,也不是每年都被淹,适度开发是可以的。
小本认为,蓄洪区的土地被开发利用,农民不移民是对的。但必须对蓄洪区分级(哪些优先泄洪),实行分级开发(分级分类限制开发)、分区安置(高危区,只开发,不住人,低危区,集中在地势高的地段居住)。至于最危险的蓄洪区,就以湿地的形式存在,优先泄洪,人类就不要去打扰(开发)了。。。
钱塘江的泥沙为什么不让采
钱塘江的泥沙为何不让开采?长江黄河能随便挖吗?
最近几年,随着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建筑用砂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在一些地方,质量好的沙子能卖出面粉的价格。这一切催生了非常庞大的挖沙行业。
我所在的山西东南部,有一条黄河支流丹河。我们村子20多年前支柱产业就两个,丹河里面的沙子挖了卖钱,山上的石头炸了卖钱。可是,最近很多年了,丹河的沙子,早就没人挖了。
只是为什么呢?在外人看来,明明能挣的钱,为何不挣?如果你去实地看一下就知道,没有任何规划的乱采乱挖,已经把肥沃的河滩地挖的千疮百孔,大大小小的沙坑水坑,到处都是。一旦洪水来临,更多的道路和农田会被冲走。同时,很多孩子喜欢在河滩地形成了沙坑水坑游泳,直接造成了意外溺水而死。我小时候一个邻家哥哥,就是沙坑里游泳淹死的,20多年前当时那种呼天抢地的哭声,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在河里或者河边挖沙,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各种安全事故。我姥爷年轻时就挖沙为业,相当辛苦。可是,挖沙往往能挖到10米深,有时候发生透水事故、塌方事故,好几个人就被压在下面。沙子不同于煤炭和铁矿石,透气性差,几分钟就能把人闷死在里面。
挖沙子这件事,一直都是我的童年阴影,身边太多因为挖沙子造成的悲剧,实在不愿意回忆。
不过,很多年以来,挖沙子这种事情,大家都不做了。毕竟,大家有更多的其他工作可做。
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沙子的需求量更大。可是我们发现,钱塘江的沙子似乎从来没人挖过,这是怎们回事呢?
原来,钱塘江及其上游的新安江、富春江,流经的大部分地域是难以冲刷的石质土地,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很小。同时,钱塘江全线落差又比较大,泥沙很少淤积起来。以至于钱塘江到下游依然能够继续冲刷两岸,在入海口形成了非常罕见的喇叭口形状。
钱塘江携带泥沙太少,河口无法形成大规模的三角洲,甚至海水还能倒灌回来形成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这一切,都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钱塘江太缺少沙子了。
如果含沙量本来就很少的钱塘江河道,还有人故意挖沙子,就很容易造成水流加速,继续侵蚀河岸。浙江多山,钱塘江两岸是非常重要的工农业集中地区,如果河流冲刷严重,河进人退,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都会受到非常大的破坏。
所以,钱塘江是不能挖沙子的。
反观长江和黄河,不挖沙子是不行的。
长江上游落差很大,水流速度很大,可是一出了三峡,长江水面一下子下降到了海拔100米以下,大量泥沙开始淤积。尤其是荆江一带,泥沙淤积成了非常严重的洪水隐患。截弯取直、清理河道淤积,都成了非常重要的的水利措施。
同时,长江还承担着黄金水道的运输工作,为了保障长江航运,经常需要疏浚船清理河道和港口的沙子,防止泥沙淤积造成船只搁浅。而这些疏浚船,有可能会承担挖沙子的作用。
在黄河,挖沙一样有用。长江从三门峡开始,河道逐渐走高,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支流,成了一条远高于地面的悬河,活生生的在开封等城市头顶放了一盆水。黄河下游段的疏通,也非常重要。当然,黄河三角洲山东东营一带,淤积太严重,不适合做港口,就成了面积非常广大的湿地保护区。
尊重自然规律,改造自然顺势而为,才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也许是最简单的一条启示吧!
到此,大家对浙江水库7孔泄洪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浙江水库7孔泄洪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汉高祖刘邦死后,他的八个儿子下场如何「毒杀妻子」
2024-12-28 -
三名女游客向7个月大的残疾熊猫宝宝福菀泼水引众怒,你怎么看「7名失联游客找到了没」
2024-12-28 -
熬夜和早起那个对身体伤害比较大「冬天熬夜的危害」
2024-12-28 -
什么样的美白才是真实有效的「赵露思回应轧戏」
2024-12-28 -
汤姆猫是人工智能概念吗「上万的宠物」
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