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比较可惜的短命人物「菲律宾嘉宾哽咽视频」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比较可惜的短命人物「菲律宾嘉宾哽咽视频」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菲律宾嘉宾哽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菲律宾嘉宾哽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比较可惜的短命人物

天妒英才再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只能枚举一些。

秦朝扶苏(22 岁);

西汉霍去病(23岁)、刘弗陵(汉武帝之子21岁);

三国有孙坚(36岁)、孙策(26岁)(39岁)、郭嘉(38岁)、周瑜(38岁)、曹冲(13岁)、马良(36岁)、庞统(36岁)

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35岁)

唐代有王勃(26岁)、李贺(27岁)、刘希夷(29岁);

五代十国有周世宗柴荣(39岁);

南宋岳飞(39岁)、岳云(23岁)

清朝郑成功(39岁)

现代有李小龙(33岁)、林正英(45岁);

……

英年早逝的人才实在不少,这里只是例举一些,不一而足。天妒英才是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损失。如果这些人多活个二三十年,历史将会重写。

由于人物众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历史上著名的短命人物还是挺多的,大多都是初露才华便英年早逝。

而且,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也低得可怜,能活到今天七老八十这个岁数的屈指可数。

如果细数短命的英才,怕是可以列出一长串儿闪光的名字。比如:甘罗、贾谊、霍去病、曹子建等等,都是青史流芳的一世英杰。以他们在世时的表现,如若能再给他们一段人生时光,必将大放异彩,成就斐然。

我个人最怜惜的,是大汉才子贾谊。本为将相之选,天才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未来不可限量,却过早凋零,埋没了汉家第一大才。

尤其是他的《过秦论》,更是纵横捭阖,大气磅礴,绝对天下雄文。没有沉雄的见识和飞扬的才具,怎么能写出如此气势飞拔、酣畅淋漓的奇文美卷?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偏偏气量偏狭,儿女情长,不能娴静处世,亦不能雅量高致,居然没学会逆境下的生存之道,生生哭死在梁王坟前,可惜了一个千古奇才,竟也成了薄命之人。

痛哉惜哉,惜哉痛哉。

假如贾谊能胸襟阔达,安常处顺,后来的成就必然远迈前人。但也不得不说,如贾谊般促狭偏隘,怕也终不是一个高寿之人。

毛爷爷专门有一首七绝对贾谊有过评价: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那就可伶可怜初唐四杰的王勃王子安吧,小子完全有可能取得更为卓越的文学成就,甚至和李杜这样的千古诗魂并驾齐驱,惜乎一湾浅浅的海水竟也吞没了他二十七岁的生命,真真哭煞人也。

还有李贺,同样的二十七岁,同样的殒身撅命,同样的俪句奇文,同样的弃世见背,天杀英才也。

自古英才难成就,都倒在了通往成功的路上,忍不住掬一捧泪,唱一句大江东去,痛悼那些渐行渐远的灵魂,还有他们留给世界永不磨灭的背影。

图片来自网络

我来讲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想提醒题主一下,关于你的问题,用英年早逝来说更为恰当一点。那么,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的人物呢?那真的是很多了,所以,我想讲一下一个重要人物——左权。

左权将军,八路军抗日阵亡将领。号叔人,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黄埔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1933年12月,任红1军团参谋长,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以后长期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职务。1942年5月,在日寇大举进犯太行山,妄图摧毁八路军总部时,左权亲临前线指挥突围,战斗中不幸被敌军炮弹击中牺牲,终年37岁。

1939年至1941年,左权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另外,1942年左权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被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

长征时期毛泽东称赞左权是“神枪手”。 长征时期朱德称左权是“模范军人”,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作家刘白羽在1942年文章中说 :“在掌控半个中国战场的八路军总指挥部里,左权同志的确是个最繁忙的人,除了重大的事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决定之外,一般的工作都由他来处理。他的军事理论修养、作战经验、指挥能力,都是我们部队参谋工作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权将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为了中国革命,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值得每一位中国人敬仰。

(文章写完了,喜欢的朋友们就关注一下吧,谢谢大家。)

1,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初次征战,获授骠姚(piào yáo)校尉,率领八百骑兵出征匈奴。此战中,霍去病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并斩杀匈奴二千余人。功劳列为全军第一,汉武帝封其为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春、夏两次对匈奴的河西战役,大胜而回。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调集十万骑兵,随军战马、步兵辎重无数,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发动扫荡匈奴的漠北战役。自此,匈奴迁到更偏远的地方,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景象,霍去病因此和舅舅大将军卫青同时加封大司马一职。

2,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3,柴荣。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曾改姓郭 。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

4,岳飞。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宋朝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在北宋末年投军,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南宋王朝建立,他上书指责黄潜善、汪伯彦等,反对南迁,被革职。后改从王彦,与金兵战于太行山;复随宗泽守卫开封,任统制。

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冤死,时年三十九岁。被宋孝宗平反,追谥武穆、后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故后人称呼岳武穆、武穆王、岳忠武王。

到此,大家对菲律宾嘉宾哽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菲律宾嘉宾哽咽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