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中科院9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当初他们为什么没有出国「我是博士学位」

中科院9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当初他们为什么没有出国「我是博士学位」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4博士学位本人发声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4博士学位本人发声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中科院9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当初他们为什么没有出国

近日中科院9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据悉辞职人员大多来自中科院核所。当然这也不是核所第1次人员离职了,据悉核所高峰的时候有500多人,近几年人才流失的比较严重,现在只剩下100人左右。

根据网上爆料,本次中科院核所90人离职的导火索竟然是因为所内更换保安。核所在没有与员工沟通的情况下自行更换保安,以保密的要求增加保安巡逻,然后把研究所的前后门锁住,对科研人员不尊重等等,员工与保安之间还因此发生了什么冲突。

这种离职的原因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的!

中科院核所的员工大多都是硕士、博士,而中科院好歹根正苗红,因为安保问题而导致人员离职这种事情用脑子想一想也根本不可能,除非是有人故意的!要我说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收入问题被人挖墙脚。

据爆料说,核所的所长额外成立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股东基本上都是核所的高层。因此也有人猜测这是集体转职而不是辞职。

有编制又有高福利,那核所的员工为什么要转型呢?

说白了就是嫌弃核所工资较低以及里面复杂的人际关系。相对于外面的公司来说,科研所的工作是典型的事多任务重、薪水却少的可怜的那类,没有一定的理想和信念是蛮难坚持下来的。

有人又说,嫌弃钱少,为什么当初不出国呢?

老实说,核研究相关的人员可不少,但并不是出国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谁能保证出国就能获得更好的薪水以及能够进行更好的研究?真的未必!

再说,核研究设涉及都国家安全和机密,要想深入要求,国外要说没有一定的限制和条件是不可能的。想到年“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回国的时候历经艰辛万苦,有几个能有邓老的爱国之心?

现在的我们国家的核技术与国外相差不是很大了,国内的传帮带的模式可以让刚进入社会的研究人员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师承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工作更好的进行。

出国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但就目前来说,并不是最优选择!随着我们国家的越来越强大,留在国内的研究人员会越来越多的!

中科院核安全研究所的90名科研人员辞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好像和他们当初为什么没有出国没有什么联系吧。

中科院这样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我们不能只看这些科研人员自身的问题,还要思考一下中科院的研究院制度是否合理?不然也不可能出现90多人的辞职风波。

大家都知道能够进入中科院的基本上都是全国重点大学的优秀研究生或者博士。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这些博士生和研究生等科研人员学历高,工作也光鲜亮丽,而且他们的地位和前景都非常的不错。

但是不要忘记,在这个现实的社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的压力。

  • 这些科研人员在工作上有科研任务的压力。而且由于专业的不同,除非你是目前大热的专业,一些冷门的专业的博士也不一定有好的待遇。
  • 在生活上有婚姻,买房,孩子上学等压力和焦虑。一些博士和研究生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父母辛辛苦苦把他们培养到博士,都希望他们能够早点挣钱养家。

近年来,大量国家顶尖科研人员跳槽去私企或者出国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以国内的重点大学为例,大量北大清华等顶尖学校的博士生毕业出国,留在国外不回来也有很多。

  • 可是他们在国内生活二三十年,为什么不回国呢?难道他们对祖国没有任何感情?在相同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等条件的前提下,谁愿意远离家乡去另一个国家生活呢?

这里就不得不谈我们国家的科研现状,国字头的研究院所的工资普遍不高,科研人员搞研发的热情不高。在研究院辛辛苦苦还不如去私企做技术总监。

而且国内不重视科研人员,我们都知道人家娱乐明星随随便便走个场的收入,就能顶过一个博士毕业生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收入。


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科研人员能不寒心吗?而且我们对这些科研人员还没有足够的尊重。什么时候我们重视科研,尊重科研人员,那时候人才就不会流失。

近日,中科院合肥所90名拥有博士身份员工集体辞职,据离职员工称是单位换了保安,保安日常对他们进行监视,觉得没有尊严和自由。而据中科院合肥所称,他们多数是被高薪挖走的。

这件事聪明人一看就明白,都是钱和待遇闹的,一群科研人员对保安有多大意见也犯不上集体辞职,什么尊严自由恐怕都是借口。

中科院合肥所之前有国家巨额资金投入,又给员工提供事业编制,能进这个单位可谓是名利双收。但现在所里不太景气了,员工收入虽然没有减少,但相比外面同等学历和岗位的人比,工资低的可怜,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心理失衡,辛苦读了十几年书,自己也不必别人差。

回到正题,该有的待遇没得到,那么这些人当初没有出国或者现在为什么出国发展呢?

先给大家先讲个小故事抛砖引玉:

杨舒平,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很陌生,但是提起“美国的空气是多么香甜清新”想必大家都知道。

这名女学生来自中国昆明,她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演讲时慷慨激昂的提到“我以为美国空气和中国一样糟,可当我到美国后呼吸第一口空气就感觉神清气爽,我贪婪的呼吸着”“美国不仅给我新鲜的空气,更是精神上的自由独立,我感到了自由神圣,我参与了总统选举投票,我是权力的行使者!”

杨舒平在国内学习成绩优秀,家庭十分富裕,更重要的是家长身份特殊(感兴趣自己查查),能去美国留学和许可馨有着惊人类似之处,但不管她如何“努力”,最终没能拿到绿卡。据网上报道,她先是去韩国谋生,但由于疫情严重不得已回国,目前想凭借海归身份在国内寻求一份高薪待遇工作。

讲上面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想要出国留学甚至定居,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除非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生这样拥有高学历且有着巨大潜力,还能为别国作出突出贡献。要么像许可馨和杨舒平一样,家庭有背景,有钱资助出国。

而中科院合肥所这些人中绝大数人家庭背景一般,甚至很多人都是农村出来的,买房买车都背负了巨大压力,虽然他们都拥有博士学历,但他们所在专业太过于基础,在国外并不吃香,想出国留学甚至定居存在绝大难度。

客观的讲,科研人员在我国地位和待遇并不算低,像中科院合肥所这样单位,工资基本都上万,有事业编制保证,还是令很多人是羡慕的,但他们同明星网红和暴发户收入比确实差了很多,他们干的工作也十分有意义和价值,但谁终究摆脱不了房子、车子、票子这样的世俗。

不可否认,少数人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但大部分人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获得好生活。

现在中科院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不应受到非议,算是人才正常流动,毕竟他们还在国内,只要能发挥才能为国做贡献,还是应该祝愿他们有美好的前程。

到此,大家对4博士学位本人发声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4博士学位本人发声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