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是何时建交的「俄防长访华2012共同关注」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俄防长访华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俄防长访华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中国与美国是何时建交的
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极大地挫伤了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也扰乱了区域稳定和国际局势。问题来了,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和美国是何时建交的?又是如何建交的?
1956年2月,通过激烈斗争后才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突然发难,作了一篇长达五个多小时的“秘密报告”,瞬间就轰动了全世界。会上,他以史无前例的语气痛批了已经过世的斯大林,还大幅度整饬了所谓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不仅切割过往的历史,而且还贸然提出了“三和主义路线”,从此改变了苏联长久以来坚持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更夸张的是,他还对资本主义路线和社会主义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行了全盘否定,呈现出“修正主义”的危险态势。
为了应对这次突发事件,伟人立即召开闭门会议专门进行讨论。同年10月,我国政府派出了以刘少奇为首的高级代表团前赴莫斯科举行双边会谈,明确表明了严重关切的态度。
面对苏联内部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对斯大林相继开展的批判,甚至是过度的批判,只有中国政府没有盲从。对于斯大林,伟人进行了非常客观的评价,虽然不乏批评之意,但却反对将其一棍子打死,认为是“七分功,三分过”。
对于中国的“不合作”和“不配合”,赫鲁晓夫显然是没有想到的,甚至开始有些耿耿于怀。从此以后,他开始在很多问题上都有意刁难,希望能够迫使我国尽快追随苏联的步调。
1958年初,苏联成功研制出了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需要建立一个长波电台以便于日后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经过综合考量,他们竟然将地址选在了中国的海南岛。
1958年4月,时任国防部长的马利诺夫斯基向中国提出军事合作的申请,希望中苏两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在他看来,我国当时面临着美国第七舰队的威胁,又有完成国家统一的迫切愿望,因而一定不会拒绝。
可是,对于苏联方面的“橄榄枝”,伟人却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
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不会接受任何国家在自己的土地上驻军。
为了劝说中国政府转变态度,赫鲁晓夫在1958年7月31日亲自访华,当面向伟人进行游说:
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是基于中苏双方的共同利益考虑,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的第七舰队。只要联合起来,就不用再怕他们了……。
由于事关国家主权,伟人自然没有同意赫鲁晓夫的建议。于是,他垂头丧气地离开,此后再也没提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之事,双方的裂痕进一步加大了。
1959年8月底,印度的尼赫鲁政府突然派兵入侵我国的马及墩寺,蓄意挑起了中印边境冲突,史称“朗久事件”。对于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作为同盟国的苏联非但没有履行义务,反而阴阳怪气地表示了“遗憾”,变相助长了印度的嚣张气焰。
不顾中国的坚决反对,赫鲁晓夫竟然高调出访印度,还盛赞了尼赫鲁在“和平”和“裁军”方面的努力。甚至于,苏联还加大了对印度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针对中国的用意非常明显。
1960年7月,中苏关系再现波折,赫鲁晓夫突然翻脸,不仅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研发的技术和资料,而且撕毁了343个合同和257个合作项目,而且撤走了1390名苏联专家。对此,伟人号召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提出了“自己动手,从头摸起”的口号。
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时,竟然通过决议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并烧毁。这种“背信弃义”和“反攻倒算”之举,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感,从而引发了两国的持续论战。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政治斗争中落败,以“自动退休”的方式被迫退出政坛。勃列日涅夫当政后,中苏关系并没有出现缓和,反而还有继续恶化的迹象。
1969年3月,苏联军队侵入我国珍宝岛,被我边防部队英勇击退,史称“珍宝岛事件”。以此为标志,两国关系彻底降到了冰点,双方都在边界地区大幅陈兵备战。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加重视重工业领域,更加造成了国家的畸形发展。在持续的军事扩张中,咄咄逼人之势使得美国逐渐处于了守势地位。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面对苏联的攻势,美国和中国都有缓和双方关系的迫切愿望,只差一个合适的契机。1969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委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向我国传话,表现出缓和两国关系的愿望,双方开始进行一些接触。
1971年初,中美两国通过“乒乓外交”成功以小博大,取得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同年7月,作为尼克松的“第一智囊”,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抵达北京,双方高层实现了面对面的接触。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终于实现了破冰之旅,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不过,正当全世界都期待中美进一步改善关系时,意外却发生了!
随着“水门事件”被曝光,刚刚获得连任的尼克松总统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只得在1974年8月8日晚黯然辞职。之后,作为副总统的杰拉尔德· 福特宣誓成为美国的第38任总统。
在上任之初,福特就公开表示自己的对华政策不变,仍然将会继续遵循《联合公报》的原则。1975年12月1日,他还亲自访问了中国,受到了毛公和邓公两代伟人的亲切接见。
不过,并非通过民选上台的福特政府,注定只能是一个过渡者,在对华关系上始终没有太大的勇气和作为,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了停滞。1977年1月20日,卡特取代福特成为美国的第39任总统。
卡特在上台伊始,并没有把中美关系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而是希望首先改善美苏关系。眼见对方态度傲慢,他这才开始致力于延续尼克松的政策,寻求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邓公正式复出后,很快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万斯,表明自己支持中美关系更进一步的态度,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台湾问题”。经过艰难的多次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在正式建交扫清了障碍。
1978年12月16日,华国锋主席和卡特总统代表各自国家分别宣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简称《建交公报》。双方约定,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且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底,邓公决定接受卡特的邀请出访美国,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在访美期间,他不仅与政治人物频频会谈,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亲民活动,向美国和全世界传达出中国开放和友好的姿态。
前不久,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执意窜台,已经成为中美建交43年以来的一个“分水岭”,两国关系遭到了最严峻的挑战。不过,华盛顿方面似乎仍然没有“踩刹车”的迹象,导致了进一步的跌宕起伏。@文史不假
如何评价《华盛顿邮报》
#The Post#华盛顿邮报,讲述了《华盛顿邮报》前发行人凯·格拉汉姆(由梅丽尔•斯特利普扮演)和编辑本·布拉德利(由汤姆·汉克斯扮演)与《纽约时报》展开竞争,刊登五角大楼文件,来揭发政府大规模掩盖长达30年、牵扯4位美国总统的秘密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菲利普·L·格雷厄姆曾说过“新闻是历史第一稿”这也正是这个电影所传达给我们的事实。不为君主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上图是争取成功后,电影中最精彩的一段台词。它道出了媒体人的职责和义务,就是为事实说话!媒体应该为被统治者服务,而不是统治者。
整个片子四平八稳,尤其色调和配乐,正如其中一位影评人说“色彩运用宏伟又柔和,给予了影片一种淡淡的怀旧感,却又不会让人觉得有距离”。
当然更多的是演技。梅姨和汤姆汉克斯,教科书般的演技,为本片增色不少。即使后面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华盛顿邮报》颗粒无收,但两位老戏骨的演技是有目共睹的。
其编剧和《聚焦》同为乔西•辛格,同样是新闻题材的电影,同样都是根据真实新闻案例改编搬上大银屏,同样都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该片在今年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确实,其缺点也正是它的优点所在。随着,奥斯卡评选委员会上的年龄段越来越年轻化,所以今年最佳影片为《水形物语》已是为人所奇怪。奥斯卡需要注入新的力量,新的元素,同样,电影也要更新换代。所以,这样的历史片正片很难在奥斯卡上吃香。但这部电影用来教育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然,回归正题,这个世界上,很多媒体人都忘了自己的职责所在,都忘了当初为什么要进媒体圈。这个电影则告诉我们,是为了事实真相,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为统治者服务!
谢谢大家的阅读。
到此,大家对俄防长访华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俄防长访华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保姆纵火案楼上邻居怎么办「半夜放火骚扰邻居违法吗」
2024-12-11 -
小猫咪怎么用吹风机快速吹干「吹风机吹2小时救猫可以吗」
2024-12-11 -
祁天道2021年能回归快手直播吗「祁天道被拘账号封禁多久」
2024-12-10 -
如何看待中国相声第一人冯巩也老了,过60大寿四位爱徒仅白凯南到贺「冯巩60岁大寿」
2024-12-10 -
安妮博林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她是冤枉的吗「情书女主死了」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