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圆明园修建了多少次「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吗」

圆明园修建了多少次「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吗」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圆明园修建了多少次

1996年开始,国家宣布对圆明园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希望能修复一些受损的文物。至今,圆明园一共被修复了三次,但发掘出的文物大部分都已经残缺了,根本无法复原,实在令人心痛不已。但在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有极少数的文物还是被成功发掘了出来。

从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看,圆明园的兴建,经历了三个时期。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将畅春园北一里许地名为华家屯的一块土地赐给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胤禛邀请康熙到该园游宴。这一事实说明,这座园林已经建成了。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为之亲题园额:圆明园。因为康熙的畅春园,占地面积800余亩,作为皇子赐园的圆明园,不可能超过康熙“避喧听政”的御园畅春园。有人认为,它的面积600余亩,我认为是可信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病逝,胤禛继位,这就是雍正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进行扩建,“建设轩墀,分列朝署,俾侍值诸臣有视事之所。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全园面积增至3000余亩。同年八月二十七日,雍正驻跸圆明园,并发布上谕:“朕在圆明园与在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从此,圆明园成为清朝五代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心。

乾隆即位的时候,清王朝已经建立将近一百年。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特别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乾隆的大兴土木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乾隆认为:“泉货本流通之物,财散民聚,圣训甚明,与其聚之于上,毋宁散之于下。”他以“物给价,工给值”的方式,将国库的存银散到民间。

从乾隆三年(1738年)开始,乾隆就在圆明园大兴土木,调整园林景观,并增建若干建筑组群以丰富园景。乾隆九年(1744年),建成圆明园四十景。命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绘制成图,乾隆逐一题咏,命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按照左图右书的传统,装裱成上下两册,题名《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前面谈到的《圆明园后记》,也是在这时写成的。

1996年开始,国家宣布对圆明园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希望能修复一些受损的文物。至今,圆明园一共被修复了三次,但发掘出的文物大部分都已经残缺了,根本无法复原,实在令人心痛不已。但在这其中,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有极少数的文物还是被成功发掘了出来。

曾经圆明园的遗物,如今都散落到哪儿去了

谢悟空邀!提起园明园,无以不让国人伤感,是中华民族最痛心的时代😭!近代以来,海外列强入侵,中国古代的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日本就有大约160多万件,如甲骨片,陶瓷,乐器,古书画等诸多珍贵文物。

英法联军抢走的龙袍,玉石,神像,朝珠等大量无价之宝。还抢走12个‘青铜兽首’(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其中英国抢走的最多,到现在12兽首青铜像还有5个下落不明。

一说起圆明园,身为中华儿女,无不扼腕叹息。我听说有些圆明园的遗物,如今散落在了北京各处,感兴趣的话,您可以去看看。

西洋石槽 位于北京大学内

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处建筑——海晏堂,建于乾隆24年。当年有个西洋水槽位于海晏堂内,如今它早已流散到了北大。

巴洛克门座 位于颐和园

如今颐和园仁寿门前的一对太湖石底座,正是当年圆明园西洋楼观水法巴洛克门的底座。据说观水法是清朝皇帝们欣赏喷泉的地方,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皇帝的宝座正是置于其间。在宝座的后面,建有一座高大的石屏风。屏风两侧各有汉白玉方塔一座,这个太湖石底座便是方塔所有。只是有趣的是,曾经正着安放的底座,被移至颐和园后反而给倒置了。

铜麒麟 位于颐和园

过去长春园宫门月台上原有的一对铜麒麟,被挪到了此处。这麒麟身长160厘米,高211厘米,据说曾是乾隆特意为圆明园大宫门铸造的。尽管这对麒麟或多或少受到过损坏,但至少在颐和园的仁寿殿前,咱们还是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西洋石桥 位于北京大学内

与海晏堂修筑于同一时期的方外观,也有处宝物遗留下来。是什么呢?它其实是一座西洋石桥,这座桥原位于方外观前,而在30年代被搬运到了北京大学内。至今仍在北大未名湖承担着桥梁的作用。

仙人承露台 位于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仙人承露台有着怎样的过去?这还得从涵秋馆说起。涵秋馆建于嘉庆年间,在其东山上曾建有一处神台,美其名曰:仙人承露台。而提起仙人承露,您想到汉武帝的仙人程露盘了吗?据说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幻想用仙人承露盘收集露水和着玉屑服用,以求长生不老。如今您要想看看这仙人承露台,只有到中山公园了。

到此,大家对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圆明园考古有新发现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