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医院儿科门诊为什么这么拥挤「学医困难」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学习困难门诊爆满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学习困难门诊爆满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一些医院儿科门诊为什么这么拥挤
这个是因为儿科医生现在非常短缺。缺口在20万以上。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下面的二级学科。由于儿科医生短缺。2016年国家出台政策恢复儿科学单独招生。
儿科疾病季节性非常明显。每年到冬天。由于气候寒冷,儿童抵抗力差,感冒发烧的疾患猛然增多。但是儿科医生数量有限。儿科医生奇缺,所以儿科门诊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比火车站菜市场人还多。国家应当加大儿科医生培养,缓解儿科慌。
太好理解了。儿科医生本来就少,当时我们专业200个人,就一个学儿科的,原因是因为她喜欢小孩子,太有爱心了,而学呼吸的,200个人里面有4个。
此外,儿科好难呀,在儿科医生评上副高之前,所有科室一直转,就是儿科的血液、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科都要学、都要干。想专一都不行。
小孩生病了,年纪小的,怎么出行,做私家车吧,那得有一个开车的吧,至少再有个带孩子的吧,这就3个人了,何况还有要提行李东西的。而且到了医院,一个人负责抱着小孩,一个去跑腿挂号。而成人门诊,大部分都是自己有病自己去。
而且小孩抵抗力低,成人一年感冒一次,而小孩,至少半年感冒一次吧。次数多。而且都在幼儿园,一人生病,全班陪伴。
儿科门诊爆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需要各大管理机构深思的。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点来看:
一、小儿体质较成人差,免疫力低下,以及小儿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都还不完善,当下环境污染也严重,小儿就更容易受到病毒入侵,也就是说小儿的生病率远远高于成人。
二、当前医疗环境紧张,病患之间矛盾重重,有不少医生不被患者信任,甚至丢掉生命。儿科医生更不容易,给还不会自诉病情的患儿看病,面对的可能是六个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有时方式难免不得当,就极易引起矛盾,面对巨大的压力,以及工资待遇儿科医生远不如成人科室医生等种种原因,好多医生选择了转行,恶性循环,越来越少的医生干儿科。
三、面对社会的生活压力,农村青年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只剩下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们受到一些老观念的影响,一时也难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正如今年病毒流感的爆发,病从口入,大多都是不注意卫生、免疫力低下造成的。为了避免孩子生病,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室内勤通风换气,多晒太阳,不去人流多的地方。
四、对于老百姓来说,医疗体制的改革还没有那么完善,看病难、看病贵依旧是困扰百姓的问题。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在门诊输液治疗,而不去住院治疗。从而导致门诊流量更多,人员更拥挤。
三月份还会迎来一次流感高峰,愿家长们都给孩子做好防护工作,少去人流多的地方,让孩子定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若一有感冒发热咳嗽及时就医,不要在诊所包几包药,一拖再拖,有时小病也能拖成大病。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长大,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儿科缺医生啊,现在只是拥挤,至少还能挂得号,以后估计是排几天才能看到。
2017年做过统计,全国的儿科医生缺口已达20万,如今就更不用说了吧!
我国近几年的出生率虽然在下降,但儿童人口基数依然吓人,约为2.6亿。
而如今的儿科医生有多少了,才十万左右,也就是说2600位儿童才配有一个医生。
这么大的比例差,医院的儿科门诊不拥挤才怪。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不多培养儿科医生,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
想法很好,但现实很残忍,学医的最不想去的就是儿科。
在学医界有一句俗话“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说的是就是其他科都很好,但儿科真是最差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儿童的从医性非常低,很难配合医生做检查。
边上的父母急得心痛,遇到孩子哭,就会怨医生没用。
有时候,脾气一来,还要殴打儿科医生,这事可是没少发生。
从病人到环境,这简直是劝退的最好广告,所以现在愿意从事儿科的真是少之又少。
新的儿科医生少,已有的儿科医生只有这么多,所以儿童永远是人头攒动。
其实儿科门诊爆满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因为人口数量大,2胎制度的开放,加大了人口的密度和婴幼儿密度。还有就是家长的过于担心导致目前儿科完全爆满,首先儿科爆满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儿童的免疫力比较低,不过很多病症都是很轻的,因为家长自己的放大化所以失去了医院的本质。儿科不过我认为门诊就是比较的人流量,所以各位还是妥当就医。
有没有觉得今年秋天小儿肺炎特别多?跟新冠有没有关系呢
肺炎年年多,今年尤其重。
儿童医院已爆满
一个星期前儿童医院已经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不只门诊爆满,住院部也已严重超负荷,加床已经加到了处置室,甚至有的已经开始提前排队约床了,前面出院的人还没办完手续,后面住院的人已经等着了,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儿童医院的门诊大厅,一点也不夸张,这,就是2021年冬天的儿童医院。
请大家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千万别存侥幸心理,尤其是3~6岁幼儿园的小朋友,千万注意,一人生病,全班请假,传染速度太快。
今年支原体肺炎特别多
往年的儿童肺炎不至于太重,大多数经积极治疗1周左右可以明显好转,而今年不一样,今年的儿童肺炎普遍为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主要为飞沫传播,潜伏期2~3周,临床表现以发热、阵发性干咳多见,而且有部分病例会发展为肺部实变,也就是我们说的大病灶,这一类的治疗起来会比较困难,除了抗感染、雾化、吸氧等对症治疗之外,还需要行肺部灌洗治疗,治疗起来难度比往年的肺炎难度要大。
做好防护工作
目前不清楚今年的支原体是否存在变异、是否与新冠病毒有关,但不论如何,家长们要做好防护工作,一旦孩子出现顽固咳嗽、阵发性干咳、发热、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
是的,我也有同感!
我家的小学一年级,也中招了;全班三十多个孩子就有十来个请假的,都是发烧咳嗽。而且今年吃药都拦不住,越咳越严重,再去检查就已经是肺炎啦!我带孩子拍片子的时候,前面一个孩子,发烧咳嗽吃了三天药,没退烧,又在门诊输液四天还是不缓解,又住院四天还是不行,直接转去儿童医院冲洗,又住院四天才好的!我家的今天输上液了,医生说该住院了,但实在没床位!今年真的太奇怪了,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多地医院门急诊爆满怎么办
多地医院门急诊爆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分诊制度:通过提前分诊,对病患进行评估和分类,以减轻门急诊的压力。这需要医院提高对分诊流程的重视,完善相关制度,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2. 增加医护人员:在门急诊压力大的情况下,应增加医护人员数量,以确保能够及时处理病患的需求。这可以通过招聘更多的医护人员,或者安排其他部门的医护人员到门急诊协助工作。
3. 优化诊疗流程: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可以缩短病患的等待时间。例如,可以采取预约制度,让病患提前预约诊疗时间和医生,减少等待时间。
4. 加强医疗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例如药品、医疗设备等,以确保门急诊的正常运行。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资源的储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5. 强化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常见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了解,减少门急诊的就诊压力。同时,教育公众正确使用医疗资源,避免浪费。
6. 增加床位和专科门诊:对于床位紧张的科室,可以考虑增加床位数,或者在院内建立临时床位。同时,对于一些专科门诊,也可以适当增加门诊时间和次数,以满足病患的需求。
7. 加强医患沟通:医护人员应加强与病患的沟通,了解病患的需求和疑虑,并及时解答病患的问题。这有助于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纠纷和误解。
8. 建立应急预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调配、物资储备、紧急疏散等措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病患的安全和权益。
9. 引入现代化技术:医院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例如电子病历系统、远程诊疗系统等,以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这不仅可以缩短病患的等待时间,还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0. 加强合作与联动:医院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社区等加强合作与联动,共同应对门急诊的压力。例如,可以建立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社区可以提供家庭医生或基层医疗服务,分担门急诊的压力。
总之,多地医院门急诊爆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医院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从分诊制度到应急预案,从健康教育到加强合作联动,各个方面都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病患的需求,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
到此,大家对学习困难门诊爆满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学习困难门诊爆满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00后做月嫂的真实感受「00后当起了月嫂的说说」
2025-01-06 -
15名散布云南通海地震谣言的网民被查处,大家怎么看「制造地震谣言被拘留」
2025-01-06 -
大家畅想一下网络红人流浪沈大师,在被人接走,理发洗澡之后,未来走向会如何「网红洗浴排队搓澡视频」
2025-01-06 -
李咏老家哪里的老婆是谁「蛇年春晚开场」
2025-01-06 -
韩国泡菜可以存放多久「韩国或失去泡菜自由的电影」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