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明仅坚持了几十年而南宋却坚持了上百年「236国道山体塌方了吗」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236国道山体塌方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236国道山体塌方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为什么南明仅坚持了几十年而南宋却坚持了上百年
北宋建国167年就被金朝灭亡,残部逃亡长江以南建立了南宋,而明朝建国167年的时候是1535年,嘉靖十四年。
只能说北宋太弱,其实在明朝相同时期的嘉靖朝也被北方骑兵突袭过。北宋六万金军一个突袭就夺取了开封,横扫宋朝在北方的领土,灭亡北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土默特部领袖俺答的大军从古北口突入关内,进而驻兵通州,威胁北京。
当时北京守军只是“禁军仅四五万,老弱半之,又半役内外提督大臣家不归伍,在伍者亦涕泣不敢前”。 城外的居民扶老携幼逃到北京城下,“门闭不得入,号痛之声彻于西内”。
明朝非常腐败,但是还是要比北宋好上那么一点。明朝边军还是保留了一些战斗力,来自宣府,山西,辽阳的七镇边军十多万人很快就赶到了北京城外,但是十多万明军竟然不敢出战,只能看到蒙古军抢掠周边村镇,
蒙古掠夺“诸州县报所残掠人畜二百万”,但损失微乎其微的,怀来之战损失十七人,海店之战被俘四个落单的。综合所有的“战果”,明军向皇帝“报功八十余级,以捷闻”。
最后在昌平,明军意外的与撤离的蒙古军遭遇,结果就是:“鸾出不意,仓卒几不能军。敌纵骑蹂阵而入,杀伤千余人,几获鸾”。后来在嘉靖42年,蒙古军再次进攻北京,“大掠顺义、三河,京师戒严”。明朝相比宋朝运气好,如果蒙古军不是为了抢掠,而是夺取北京。那么,明朝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南明生涯。
历史条件不同,成就各自不同的命运。
第一、南宋时期,主要是五国演义,除南宋外,还有金国、辽国、西夏、蒙古。南宋在这五个国家中周旋,经济实力最大,但军事实力差一点。最大的敌人是金国,最后的敌人是蒙古。金国除了与南宋交战外,还有其他国家的压力。而南明主要面对压倒一切的清人压力,明朝大臣几乎一边倒地走投降路线,致使很快失败。
第二,南宋时期,南宋是一个政权,赵构一脉是全国惟一合法代表,国家危亡之际,利于同仇敌忾。而南明政权是多个政权,由于崇祯帝上吊自杀,各地军队出于各自的目的,拥立不同的朱姓王爷,出现不同的南明小朝廷,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明朝廷,集结各地反清力量,反而被清人各个击破,仅坚持了十八年就彻底覆灭了。
第三,清人的力量,比几百年前金人的力量更加强大,而且其志就是华夏一统;金人与南宋处于胶着状态时,选择了与南宋议和,宋金时期其实和平时间比战争时间长。金人没有能力吞并南宋。
第四,宋人虽然有主和派,但是代表南宋朝廷与金人议和的,保证了南宋偏安一隅。而南明的最大军事力量吴三桂,是投降了清人,引狼入室,这给了明朝廷致命的一击。其他明朝将领的投降,更使明朝雪上加霜。明朝是清人、农民军、明朝降将共同剿杀的结果。而宋朝基本上对外,是同仇敌忾的。最后灭亡时,十万军民共同投海也不投降。而崇祯帝上吊时,身边就一太监,官员们都降了。
谢邀 历来中原残存王朝能否续统,无外乎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要名正言顺才能扛得起枪把子,第二还得有经济实力作支撑扛得住枪把子,南宋能偏安一隅再享国一百五十年这两点起了关键作用。
靖康之际钦宗被围时就让人带着蜡封诏书突出重围,找到在相州的赵构,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赵构能对宋朝残余地区各路人马发号施令。徽钦北掳后,在中原地区赵构是唯一没有被掳走的皇室宗亲,是钦宗的兄弟,按正常路子皇位和他根本挨不上边。现在国难当头,不可一日无君,由赵构来继承大统无疑是名正言顺的。
赵构无时不刻的在关心维护着自己的合法性,他坐在这个位子上时间越长,地位就越正。期间也曾经出现过宗室成员对他构成潜在的威胁,赵构防微杜渐命令所有宗室都要到朝廷备案登记看管起来,令刘光世诛杀宗室赵叔向,凡是利用远房宗室成员为名义的勤王军队和义军都收编或遣散。
在军政等重大问题上不被人挟持,举臂一挥,诏令一下所向披靡,没有人和他分庭抗礼,客观上达成国家各武装力量能为其所用和全凭朝廷中枢调遣的效果。北方金国南侵经常从西向东分三路进攻,西路从川陕边境,中路襄樊一线,东路角逐江淮战场,如果赵构当局没有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威信,各方出于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战,无法想象战局会混乱到何种局面。
偏偏南明当局的情况和南宋完全相反,甚至“南明当局”这四个字诞生以来就法理上从没有被达成共识。皇家宗室福王,唐王,鲁王,桂王等不是同舟共济而是相互争比法统,各有各的地盘和势力范围,各有各的所谓部队和幕僚。互相不从属,不配合还不算,还刀兵相见,使渔翁得利,本来那些部队就心有旁鹜,一到打仗就成乌合之众。
在南宋你找不到一支不属于南宋朝廷管辖的部队,即使是农民义军,只要略成气候要么被朝廷派大将镇压下去,要么被当地军事长官直接吸纳收编。而在南明地界,军队组成相当复杂,有原本李自成或张献忠余部归降朝廷的,有名义上是朝廷的正规军,实际上后来成了私人武装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还有土匪海盗出身的,各有各的利益所在,鱼龙混杂不一而足,视“南明当局”如同儿戏。
要怪就得怪崇祯这位末代皇帝,自己不肯南迁不愿意做赵构,又没有应急预案,否则的话振臂一呼,东南半壁百万之众试问哪家敢多罗嗦。
南宋只把杭州作汴州,当然有军事实力作保障,但话又得说回来,从偃城大战开始北方金国的军力是在走下坡路。到了南宋采石大捷后,金国的国势逐渐衰落,即便如此也能和南宋对峙,不过想再南下兴风作浪已经没有了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更遥远的北方蒙古部落的崛起,金朝承受着巨大的北方边境压力,两方面因素一叠加,南宋当然自我残喘的感觉更加良好了。等将来他们先后面临蒙古人的铁蹄,成了难兄难弟,那是另外一码事了。
但更苦命的南明却不是这样,它的情况和南宋又是恰恰相反。北方满清各方面正方兴未艾,从北向南一路摧枯拉朽,投诚清军的队伍络绎不绝,甚至出现了在南明队伍里表现平平的,一旦投降满清就如狼似虎,在这阶段涌现出的名将最多,比如李成栋,李定国(这两位就是投降满清后胜仗连连,一旦反正就战绩断崖式下降)。南明不管哪一方的军事实力不断被抽真空,还自相顷扎,亡国又亡天下还能怪谁呢。
至于经济实力,南宋虽然陆地贸易受阻,但它有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政府鼓励臣民开展海外贸易,视作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广州,泉州,明州南宋三大贸易港口,仅仅广州一地,1140年关税收入达110万贯,它还不是最大的港口。赵构视海外贸易市舶之利是金饭碗,那大海波涛卷起的千堆雪在他眼里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稳定的政局更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南宋不缺钱。
反观南明,这些宗室或者成天忙于享乐或者为正统和别人掐架,还有的就是傀儡做个样子,谈不上治理一方理顺行政,更没功夫开源节流富国利民,收税搜刮倒是一文不少。幕僚士大夫们有的是争先恐后从龙有功,江山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哪怕有几个忠臣良将也尽可能在军事领域发挥余热,没那闲功夫替“南明当局”挣钱。
两相对比,一样中原政权东南偏安,南宋能持久百多年,南明确国运转瞬,其中道理也不复杂,只是两国皇帝祖宗有灵能不能想得通,子孙们同是天涯沦落客,相逢境遇却也大不相似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到此,大家对236国道山体塌方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236国道山体塌方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小猫咪怎么用吹风机快速吹干「吹风机吹2小时救猫可以吗」
2024-12-11 -
祁天道2021年能回归快手直播吗「祁天道被拘账号封禁多久」
2024-12-10 -
如何看待中国相声第一人冯巩也老了,过60大寿四位爱徒仅白凯南到贺「冯巩60岁大寿」
2024-12-10 -
安妮博林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她是冤枉的吗「情书女主死了」
2024-12-10 -
山航的航班安全度怎样「山航大雪硬核飞行提前抵达」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