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尼帕病毒死亡率75%正常吗」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尼帕病毒死亡率75%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尼帕病毒死亡率75%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为什么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
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 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这使得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野生蝙蝠可能会携带很多病毒,但是它们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扩张,蝙蝠的栖息地越来越小;因而人类社会和广泛分布着的蝙蝠有了更密切的接触。
蝙蝠体内有如此大量的病毒,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以防生生命受到攻击,如果人和动物能够和平共处互补侵犯,人和动物能够合协共处的话,给人类和家养动物造成致命的危险就会减小,实验证明它自己仿佛并不受这些病毒的影响。
蝙蝠在地球生活已经有5000万年的历史。目前,全球有1100多种蝙蝠,蝙蝠的数量占全球哺乳动物的近四分之一。蝙蝠可携带200多种病毒,其中不乏大量致命病毒,如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MERS病毒,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有极大的可能是来源于蝙蝠。让人不解的是,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自己却可以安然无恙!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其中的秘密,目前有几种说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高温让蝙蝠体内的病毒不易复制发病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可以自由飞翔,直到一百多年前,才借助飞机的发明,飞上了蓝天。
而蝙蝠是唯一可以靠自己飞翔的哺乳动物。它没有翅膀、没有羽毛,靠着自己的翼手“展翼飞翔”。
蝙蝠在飞行时耗费能量较多,体内温度升高,可达41℃。部分学者认为如此高温,将使蝙蝠体内的病毒不易复制,从而不会发病。
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不同看法。Miller等用6种蝙蝠作验证,分别在37℃、37℃~41℃、41℃培养丝状病毒(包括马尔堡、埃博拉病毒属的5个种)。结果显示,当温度达到41℃时,上述丝状病毒的复制并不受影响。实验间接证实蝙蝠飞行时,体内温度升高并非是蝙蝠携带病毒而不发病的主要因素。
蝙蝠飞行时体温可以升高
二、蝙蝠的免疫系统与众不同
蝙蝠具有编码表达I、Ⅱ、Ⅲ型干扰素的能力,而且所表达的干扰素时刻处于“激活”状态。
而人类的免疫系统,只有在受到“敌人”的攻击后,才会启动免疫反应,激活干扰素和NK细胞。
蝙蝠干扰素的作用与人类也并不相同,蝙蝠干扰素对病毒的复制起限制作用,相关基因可对自身损伤进行修复,并不与病毒主动厮杀,不产生炎症反应。
人类的干扰素则与病毒拼命战斗,阻止病毒入侵、杀灭和清除病毒。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战斗不可避免地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
三、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
蝙蝠族群有些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传承历史悠久,蝙蝠接触到各种病毒的机会广泛,而且蝙蝠是一种群居性动物,一只蝙蝠获得一种病毒,可以很快传染给一群蝙蝠。
哪些无法适应体内病毒的蝙蝠可能会死去,只有能与病毒和平相处的蝙蝠生存下来,“生儿育女”,延续后代。这样,一代代蝙蝠传下来,身上能携带的病毒就越来越多。当然,不同族群的蝙蝠,携带的病毒也并不相同。
传说吸血鬼可以变身蝙蝠,是一种文学创作
以上三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据报道,蝙蝠可携带200多种RNA病毒,近十几年来,一些对人畜具有高致病性的病毒陆续在蝙蝠身上发现,如狂犬病病毒、SARS、MERS、埃博拉病毒等,包括这次爆发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推测也是来源于蝙蝠。
对于蝙蝠长期携带大量病毒而自身不致病的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确。查阅文献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推测,飞行温度和自身免疫因素,但也有反对的声音。
1.飞行温度
有科学家推测蝙蝠飞行时需要耗费的能量较多,这就使得蝙蝠的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1℃,而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大多不耐热,在这种温度下病毒不易复制。但这种说法也有质疑的声音,一是蝙蝠并不总是在飞行的状态,而且蝙蝠有冬眠的习性,在寒冷的冬天正是病毒复制的活跃期,蝙蝠冬眠时是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应会致病。二是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使用6种蝙蝠细胞株,分别在37℃、37℃-41℃和41℃以上培养丝状病毒(包括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属的5个种),结果发现即使当温度达到41℃时,上述病毒的复制并不受影响,从而间接证实蝙蝠飞行时体温升高并非蝙蝠携带多种病毒而不致病的主要原因。
2.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可能更靠谱一点,科学家通过对蝙蝠基因组研究发现,尽管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所使用的方式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而且蝙蝠身上包含的某种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这种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这种基因只有在身体受到威胁时才会被激活,而在蝙蝠身上是处于永远激活状态。
为什么蝙蝠会具有更多这样的永远激活的基因?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蝙蝠在飞行时新陈代谢水平比静息时高好几倍,这样的新陈代谢水平会破坏体内许多细胞的DNA,所以蝙蝠需要更多这种基因来产生修复蛋白去修复DNA,所以这种基因在蝙蝠身上被持续激活,也正是这种修复能力很强的基因存在,使得蝙蝠被病毒感染后不会致病。
无论如何,蝙蝠身上携带着大量病毒是已经被证实的,从SARS病毒到MERS病毒,已经证实蝙蝠是病毒源头,甚至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也疑似和蝙蝠有关,所以我们最好远离蝙蝠,更不能食用,远离野生动物,敬畏自然和生命!
到此,大家对尼帕病毒死亡率75%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尼帕病毒死亡率75%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小猫咪怎么用吹风机快速吹干「吹风机吹2小时救猫可以吗」
2024-12-11 -
祁天道2021年能回归快手直播吗「祁天道被拘账号封禁多久」
2024-12-10 -
如何看待中国相声第一人冯巩也老了,过60大寿四位爱徒仅白凯南到贺「冯巩60岁大寿」
2024-12-10 -
安妮博林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她是冤枉的吗「情书女主死了」
2024-12-10 -
山航的航班安全度怎样「山航大雪硬核飞行提前抵达」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