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终结了德国政坛的“默克尔时代”「美国发生飓风」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国市长发飓风警告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美国市长发飓风警告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什么原因终结了德国政坛的“默克尔时代”
在欧盟内忧外患下,今日德国的变局可能会影响欧洲的进程,尤其是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但是今日默克尔的选择可能就是德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呈现,也是默克尔对自己政策应付出的代价。
德国是推动欧洲进程、世界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例如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难民问题及沙特等中东问题上,总有德国的身影。在推动这些进程的时候,必然会对德国的民众及美国等众多方面的利益构成损害,反扑是必然的。默克尔及德国的落幕也是默克尔政策及德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那么是什么原因终结了默克尔执政及德国的落幕呢?
第一,难民
随着叙利亚、非洲难民涌入欧洲,为了应对本次难民危机,默克尔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将大量的难民安置在德国。由于德国人口增长乏力,默克尔希望借此来弥补德国人口不足的窘境。但是由于文化、宗教等众多方面的冲突,难民给德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而且德国每年还有拿出大笔的资金来援助难民,这让德国民众对于默克尔政府的信任和耐心正不断流失。这种信任及耐心流失直接反应在德国的地方选举中,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选举失利,可以说是德国民众对默克尔政府信任的直接体现。
第二,欧洲民粹势力抬头
从匈牙利到法国、德国,在经济、难民等问题的刺激下,欧洲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各国的民粹政党借此迅速壮大,并且成为欧洲一股实力非常强的政治力量,而且在政府中的权利也是越来越大。这些民粹力量也是限制或者说终结默克尔时代的一股势力。
第三,美国的阻碍,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德国及默克尔的“敌视”
特朗普已经不止一次的批评德国或者默克尔了,从军事到经济,德国似乎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心中的“梦魇”,似乎德国成为美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的确,美国对德国的“敌视”也是有原因的。德国领导下的欧盟不仅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还在很多的地区事务中与美国唱反调。亦如伊核问题,欧盟计划撇开美国构建一个新的支付体系,用这个体系避免美国对欧盟的制裁。美国控制世界的重要手段就是控制美元及世界美元支付体系,美国会让欧盟制定一个新的支付体系来与美国争夺霸权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美国绝对不会让这一系统出现。
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已经开始利用欧盟内部的矛盾来施压欧盟或者解散欧盟。就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美国的时候,特朗普“直言不讳”的说如果法国退出欧盟,美国可以在贸易等众多方面向法国让步,可以看出特朗普是多么不喜欢欧盟。而且本月2号,特朗普全面启动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在进口伊朗石油豁免的8个国家中,并没有欧盟的成员国,美国的目的显而易见。
因此,默克尔时代的终结有默克尔政策失误的原因,也有欧洲、美国等外部因素“兴风作浪”的因素!
过去不管你的成绩单有多亮丽,不管你的知历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是历史的机遇造成的,应该是顺应历史的洪流中,与时俱进的结果。
顺时代者昌,逆时代者亡,想做政坛常青树,必须要有勇当时代变革的弄潮儿。
过去辉煌光环,在新时代的变革中,早就该彻抛弃了。保守思想认识不到时代的变革大浪潮,已经到了,不适应者必将被历史洪流冲击垮塌。
默克尔就是这样一个保守思想的坚持不懈者,最终幻想过去的荣耀王者,今天被时代洪流冲垮,变成了新时代的落伍者,被德国民众所抛弃了,也没有多少光环效应。
并不是开放的难民政策让默克尔这位“政坛不倒翁”终于倒下,而是思变的民心,跃跃欲试的下属和不怀好意的政敌合力将默克尔拉下了神坛。
默克尔宣布在今年12月的党代会上不再竞选党主席,也将在2021年本届总理任期结束后放弃参加竞选,在担任党主席18年、德国总理13年之久后,默克尔终于决定急流勇退,逐渐由“欧洲无冕女王”向“退休在家的前总理”过渡。
默克尔逐渐失势始于2015年,难民危机爆发后,默克尔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放边境,收容难民,至今德国已经收留了约150万难民。怎知,大量的难民涌入令德国不堪重负,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压力倒还好说,主要是由此引发的治安问题颇为挑战德国民众的神经:科隆性侵案、慕尼黑枪击案等令德国民众不寒而栗,转而将愤怒与不安发泄在呼吁“欢迎文化”的默克尔身上。
但是,难民政策并不是默克尔下台的最关键原因。从民意上看,虽然难民政策经常被媒体炒作,被政客利用,但较大部分的德国民众对接受难民总体仍比较支持。难民危机最初爆发后,默克尔是不愿意接受难民的,结果被整天被德国媒体道德绑架。后来,希腊总理连夜打电话向默克尔求援,促其转变心意,决定接受难民,德国民众欢欣鼓舞,带着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接难民回家。虽然难民入德后的种种行为令德国民众大失所望,最初的欢迎开始转为排斥,但其实把难民邀请进德国的是他们自己而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默克尔。10月14号和28号的巴伐利亚州以及黑森州选举中,主张积极接收难民的绿党成为最大赢家,也充分说明默克尔的失利并非完全因为选择接收难民。
德国民众的“喜新厌旧”,看腻了默克尔稳健的执政风格和菱形手势,才想让默克尔下台,换个新鲜面孔,换个不同风格。默克尔的党内人渴望进步,在默克尔手下万年的媳妇也熬不成婆,只有她下台,别人才能上位。默克尔的执政伙伴为了保住党内高层位置将自身的失败领导归咎于默克尔,让默克尔为基社盟、社民党的失败背锅。在野党在默克尔治下讨不到好处,希望她下台,好在德国政坛上多分一杯羹。
默克尔可能是因循守旧了些,但这并不是她被迫放权的原因,而是各方心照不宣,推波助澜,使得默克尔最终无路可走,只能放手。
10月29日,默克尔突然宣布她将放弃续任基民盟党主席,在12月初的基民盟党代会上将放弃竞选党主席,并表示在2021年从总理职位上下台。此举意味着默克尔时代行将终结。作为政坛常青树,默克尔自2005以来一直担任德国总理。引人注目的是,默克尔迄今已经连续七次蝉联“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世界最有权力的女性。默克尔的离任自然被视为是德国一个时代的终结。
为何默克尔宣布放弃最高权力之位?是她情愿如此,还是不得以而为之?恐怕不情愿的因素更多一些,执政联盟的内讧让她身心俱疲,因而便一心想“悠然归南山”了。默克尔的提前宣布辞职并非突然,实则有迹可循。这要从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说起。
第一,自2015年欧洲发生难民危机以来,德国接受了数百万来自中东(尤其是叙利亚)的难民。默克尔的宽容移民政策为其博得了国际声誉,但却给自己在国内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难民的大量涌入给德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难民奸杀德国女性的案件不止一起,民众对默克尔因而越来越不满。这造就克德国右翼政党的崛起。
第二,在2017年10月的德国大选中,右翼政党选择党”(AfD),获得了13%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三大党,震惊了欧盟和德国政坛。虽然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依然是第一大党,但其在此次大选中仅仅赢得33%的选票,创1990年东德与西德合并以来的历史最低得票率。这次大选其实已经昭示着默克尔执政的隐忧已经显现。
第三,2018年6月17日,基社盟主席泽霍费尔表示由于与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在难民问题上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基社盟有可能“单飞”,不再与基民盟结盟。自1949年以来基民盟与基社盟便一直联盟,被称为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是一个中间偏右的政党联盟。虽然基民盟与基社盟是两个不同政党,但确实德国政坛的“连体婴”,在竞选中合为一体,同仇敌忾,因而德国人一般把它们视为一个政党。虽然基民盟和基社盟目前尚未分崩离析,但基社盟释放出来的“单飞”信号无疑是在逼默克尔尽早辞职。
第四,2018年9月25日,默克尔的长期政治盟友考德在联盟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选举中意外落败给名不经传的布林克豪斯。布林克豪斯获得了联盟党半数以上议员(125/237)的支持。9月25日考德的败选可谓是一场德国政坛上的“政治霹雳”,预示着默克尔自己党内的多数议员对默克尔已经十分不满,有点“逼宫”的意味。默克尔已经感觉到自己将会面临一场政治危机。
第五,在2018年10月的关键州选举中,默克尔领导下的执政联盟内的政党均遭遇了重挫,加深了默克尔的政治危机。在10月14日的巴伐利亚州议会选举中,基民盟的姊妹党基社盟和社民党得票均下降10%以上。在10月28日的黑森州议会选举中,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和社民党的得票率也下降了10%以上。自2005年以来,社民党一直与联盟党共同组阁执政。此次在关键州所遭遇的重挫已经预示着默克尔面临着严重的执政危机。
难民危机的发酵、右翼政党的崛起,姊妹党内部的龃龉不断以及自家议员对默克尔的加剧的不满已经成为默克尔的难以承受之重。如果再不及早宣布放弃大权之位的计划,默克尔有可能重演撒切尔在1990的悲剧,被自己党的议员们串谋逼下台。默克尔在10月29日宣布下台计划还是十分明智的选择。默克尔时代会有终结的一天,在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之前及时急流勇退不失为明智之举。至少,默克尔可以体面地下台。默克尔已经为德国奉献了十几年,是该好好休息了!
到此,大家对美国市长发飓风警告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美国市长发飓风警告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日本长崎发生过什么大地震吗「日本连发30次地震是真的吗」
2024-12-15 -
战争中禁用的武器有哪些呢「加沙儿童无麻醉截肢多少钱」
2024-12-15 -
两个人一天的生活费,怎么都要50元「给女儿的生活费」
2024-12-14 -
保姆纵火案楼上邻居怎么办「半夜放火骚扰邻居违法吗」
2024-12-11 -
小猫咪怎么用吹风机快速吹干「吹风机吹2小时救猫可以吗」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