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已经普遍使用先进的火绳枪(铁炮),同时期明朝有没有火器呢「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怎么处理」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日本战国时期已经普遍使用先进的火绳枪(铁炮),同时期明朝有没有火器呢
怎么说呢,那些一口咬定,声称日本早于中国装备火绳枪的人,其实是看书少,还喜欢乱说的无知者无畏。他们声称日本早于中国装备火绳枪的依据是戚继光的那句话:“此器中国原无,传之倭寇,始得之。”
但戚继光是名将,不是史学家,更不等于他说的所有事情都对。而且关于火绳枪的传入也有不同的说法,如《筹海图编》中就说:“鸟铳之制,自西番流入中国,其来远矣。”
要知道,《筹海图编》是戚继光的老上司胡宗宪总督浙江军务时,为防御倭寇,聘请郑若曾等人收集海防有关资料编辑而成。其成书时间早于《纪效新书》,史料价值要强于戚继光的书,毕竟戚继光的书是作战手册,不是历史书!
要考据一个事情,必须要看当时各种基本史料的记述。
根据《西方澳门史料选萃15~16世纪》中的记载,最早于1505年,葡萄牙人阿尔梅达率领船队西来。其所带武器清单里有:大铁炮27门;鹰炮18门,其中铁质14门,铜质4门;配有3子铳的佛狼机468门,其中铜质316门,铁质152门;托架大炮53门;钢鸟枪80支。至此,带有西方设计理念和样式的新式火器出现在明军的视野里。其中就有鸟铳或称火绳枪,也就是日本的铁炮。
日本第一次接触鸟铳是在1544年8月25日,葡萄牙商人在后来的海贼王王直引领下来到日本种子岛。《铁炮记》记载:“天文葵卯秋八月二十五日丁酉,我西村小浦有一大船,不知自何国来,船客百余人,其形不类,其语不通,见者以为奇怪矣。其中有大明儒生一人,名五峰者,今不详其姓字(王直又名五峰,号五峰先生)。时西村主宰有织部丞者,颇解文字,偶遇五峰,以杖书于沙上云:‘船中之客,不知何国人也,何其形之异哉?’五峰即书云:‘此是西南蛮种之贾胡也。’”
但在此之前的嘉靖二十年即公元1541年,明军就已经装备了鸟铳。据《大明会典卷二百八南京工部》记载:“凡南京营操、关用鸟銃鞭銃、每年操备合用火药三千三百四十一斤四两。药线三万一千三百二十条,大木马子八千六百四十箇,小木马子一十三万五千箇,竹翎銃箭九万枝。嘉靖二十年题准、本部每年一次料造、放支演习。”可见在鸟铳传入日本的三年前,明军已经大规模装备鸟铳,因此不可能是从日本传入。
其实用笨道理想,火绳枪是葡萄牙人传过来的,然后日本上怎么可能先于明朝接触到火绳枪?
一般认为,在之前的屯门之战(1521年)或西草湾之战(1523年)中,葡萄牙人的火绳枪和长管火炮一起被缴获,明军将其仿制成为鸟铳和佛郎机炮。
到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一年,明政府便制造了一万把鸟铳装备军队。万历年间,据汪道昆所记载,明军新练京军车营共装备鸟铳11760把,其数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乃至于最后,明代鸟铳普及到缘边村堡每村三十把的地步。
你不是不是问反了?明朝当然有啊,而且比日本的数量多且先进,很多铁炮还是当时我们传过去的,无它,因为当时明朝比日本有钱的多。
最初介绍关于铁炮传来的日本方面的资料应属大龙寺禅僧南浦文之作于1606 年的《铁炮记》。文中记载,1543 年,两名葡萄牙人到达日本九州南部种子岛,并向岛主时尧进献铁炮。由于《铁炮记》是日本国内记载铁炮传来事迹最原初的史料,故而一直以来学界都以此记载作为铁炮传来的定说。
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定说受到质疑,部分日本学者不再局限于日本方面的单一史料,而是结合当时整个东亚形势,将目光投向当时活跃于东亚海域的倭寇,认为倭寇通过海上贸易向日本输入了大量铁炮。故而,铁炮由倭寇传入日本之说目前在日本也自成一派。 虽然关于铁炮传来还存在疑问,但是火绳枪由欧洲人发明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明代火器是比较发达的。
炮这方面,清咸丰年间曾在南京校场出土了不少明初的火炮,包括洪武、建文、永乐年间铸造的“天字炮”(炮身有天字第某某号大将军编号),和更早的铁铳(最早一门是张士诚周二年,即公元1355年造,比朱元璋称帝还早13年),稍晚还有攻戎炮、叶公炮、虎蹲炮等,明代前期火炮最大的缺点,是缺乏瞄准装置,炮身气孔多,威力和准确度不够。嘉靖二年(1523年)从澳门引进佛郎机炮,开始在南京仿制,天启二年(1622年)从荷兰东印度公司引入红夷炮,此后明朝在火炮方面成为远东强国,这两种炮最大的特点是有瞄具、炮身光滑气孔少,口径和重量制式化,佛郎机是一炮多子炮的后装炮,适合野战和战船使用,红夷炮是重型加农炮,适合城池攻守。
枪这方面明朝前期和中期有小型火铳、三眼铳等,精度和威力就较差,嘉靖三十七(1558年)仿制缴获的日本“铁炮”(即火绳枪,萨摩藩小领主种子岛时尧授意铁匠八板金兵卫从葡萄牙漂流船员处设计学会打造),制成直到清末还是中国军队制式武器的鸟嘴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仿造从中亚等地流入的鲁密铳,其精度和杀伤力比鸟嘴铳略好,后来这两种枪演变为清代的鸟枪。
明代在杂式火器,如火箭、地雷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倭寇之乱主要发生在嘉靖和日本战国时代早期,最初日方尚无铁炮,明朝火器也不精利,后来倭寇开始普遍装备铁炮,明军相形见绌,最后阶段明军仿制的鸟嘴铳开始投入战场,火炮方面则陆续投入改进的老式虎蹲炮(没有瞄具,但适宜携带和在水网沼泽使用)和引进的佛郎机,压倒了倭寇。壬辰战争是中日正规军在明代唯一的一次大规模交战,从平壤、汉城、碧蹄馆、釜山、露梁等大小战役可以看出,明军在火器上的优势在于炮,而日军在枪方面有优势,因此明军可依仗炮火攻破日军防御的重镇,但在野战中经常吃日方铁炮队的亏。
到此,大家对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IT设计素材,创意灵感之源,推动行业发展
2024-12-25 -
IT设计专员,技术与创意的完美结合
2024-12-25 -
IT设备缺货,挑战与应对之路
2024-12-25 -
IT设备指南,选购与维护之路
2024-12-25 -
IT设备公司,引领科技潮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