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请问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各战区长官的名字「美中央战区」

请问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各战区长官的名字「美中央战区」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美战区领导通话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中美战区领导通话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请问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各战区长官的名字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在中国的主要作战军队有关东军、华北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华中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华南方面军、台湾军、第十方面军等,这些侵华日军的级别不同,一些是总军,一些是方面军。

关东军:日本关东军在1942之前的级别为方面军,1942年10月,日本将关东军升格为“总军”,其总司令官为梅津美治郎大将,1945年日军投降时,关东军总司令官为山田乙三大将。

华北方面军:1937年8月,日军设立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北平,1939年9月编入新设立的中国派遣军战斗序列,寺内寿一、杉山元、多田骏、冈村宁次等人当过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

上海派遣军:日军曾先后两次设立了上海派遣军,第一次是淞沪抗战时期,司令官为白川义则大将;第二次是淞沪会战期间,司令官为松井石根大将。

华中方面军、华中派遣军:1937年11月,日军设立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为松井石根大将。1938年废除华中方面军,同时设立华中派遣军,畑俊六大将、山田乙三大将先后当过司令官,1939年编入中国派遣军。

(畑俊六)

中国派遣军:1939年9军日军大本营为了统一指挥侵华的日军部队,设立了中国派遣军,它的级别为总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西尾寿造大将、畑俊六大将、冈村宁次大将先后担任过总司令。

华南方面军:1940年2月,日军撤销第21军番号,设立华南方面军,司令部在广州,首任司令官为安藤利吉中将。

台湾军、第十方面军:1944年,日本大本营将台湾军扩充为第十方面军,司令官为安藤利吉大将,主要是负责冲绳、台湾、澎湖的防卫作战任务,1945年日军投降时,安藤利吉向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陈仪(汤恩伯岳父)将军投降。

按照军事历史上对侵华日军“战略区”的划分,其陆军的战区级建制准确编成有五个,自北向南分别是关东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华南方面军和“台湾军”。其中华中派遣军后来升格为“中国派遣军”,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南方面军则被降格为第23军。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

关东军盘踞在山海关以北的我国东北,1938年之前为“军”级建制,1942年之前为“方面军”建制,1945年投降时为“总军”级建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历任司令官为本庄繁、武藤信义、南次郎、植田谦吉、梅津美治郎,投降时的总司令是山田乙三大将。

华北方面军,是以根据《辛丑条约》盘踞在平津地区的“中国驻屯军”为基础组建的,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成立,是侵略华北的元凶,历司令官为寺内寿一、杉山元、多田骏、冈村宁次、冈部直三郎,投降时的司令官是下村定中将(根本博是代理司令官)。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

华中派遣军的前身是“淞沪会战”时期侵华的“上海派遣军”,进攻南京之前更改番号为“华中方面军”,再后来更名为“华中派遣军” ,1939年以华中派遣军司令部为基础组建“中国派遣军”,统一指挥山海关以南的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是松井石根大将,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是畑俊六大将。

“中国派遣军”情况比较特殊,虽然名义上它指挥着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地的侵华日军,但毕竟是从华中派遣军升格而来,主要还是指挥华东地区的第13军和华中地区的第11军,以及抗战末期成立的第六方面军。华北和华南的日军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很多时候直接听命于东京军部,它的三任总司令分别是西尾寿造、畑俊六和冈村宁次,投降时自然是冈村宁次了。

(华南第23军司令官酒井隆)

华南方面军的前身是1938年入侵广州的第21军,1940年升格为华南方面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方便太平洋战场的统一指挥,将其降格为第23军。历任司令官为后宫淳、酒井隆等,投降时的军司令官是田中久一中将。

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日军建立了都督府指挥占领军部队。“台湾军”的番号正式组建于1937年6月,首任司令官重藤千秋少将,所辖兵力仅14000余人。由这支部队组成的“重藤支队”和“波田支队”分别参加了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之后扩编为混成旅团和第48师团。

(安藤利吉)

1944年太平洋战场告急,日军大本营又将台湾军升格为“第十方面军”,作战序列内增调了许多部队,司令官为安藤利吉大将,1945年10月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安藤利吉在监狱里自杀。

除此之外,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还有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寺内寿一)和“朝鲜军”两个战略区,就不展开说明了。

(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

苏35藏身在图-95身下,真能骗过防空雷达吗

没有问题,可以瞒过对方防空雷达的探测,图95轰炸机(图3)在美军雷达面前显示约有96平方米以上,而最快速度为2.25马赫的苏-35战斗机(图1、2)的雷达折截射面积约有3平方米左右,你看两机的数据就知图95的雷达折射面积可以把苏35的雷达显示体积包“粽子”,如像中美这样的大国拥有多种先进的雷达并双管齐下、又碰巧有经验的雷达兵,拥有12个外挂点的苏35不一定能逃得过雷达的探测,要是不具备研发和生产的国家就不能探苏35的存在了,这是指苏35隐藏在图95轰炸机的腹部之下。

机长为21.9米的苏35机高为5.9米同时翼展为15.3米和翼展面积62米,而图95机长为46.7米、翼展为50米、翼展面积为284米,两机的实际面积是相差悬殊的,在今年春天俄罗斯西部军区在演练中苏35并利用图95轰炸机来做演掩并成功躲过防空雷达的探测,其中这一过程两架战机飞行了2100公里,当时苏35和图95两架战机从萨拉托夫州起飞并飞行2000公里以上,但演习的地面防空部队没有发现苏35战斗机为伴飞的角色,雷达显示只有图95轰炸机这个老家伙。

1956服役的图95轰炸机雷达折射面积为100平方米左右,相当于我们购买的商品房面积,按照这个面积就知道它没有作任何隐身处理的。身为4++战机苏35就不同了,它安装了“雪豹E”相控阵雷达后,苏35的雷达折射面积降至3平方米左右,迎面探测距离在360至410公里,尾随探测距离为160公里,要是对F-35战斗机的雷达折射面积为0.05至0.001平方米的探测距离为95公里左右。

所以苏35战斗机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并藏身于图95腹部之下对地面防空部队进行瞒天过海是没有问题的。

图片来自网络:

到此,大家对中美战区领导通话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中美战区领导通话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