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你对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有何看法?多久可以做到全国统一「垃圾车事件」

你对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有何看法?多久可以做到全国统一「垃圾车事件」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辟谣垃圾车撞房致4死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辟谣垃圾车撞房致4死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你对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有何看法?多久可以做到全国统一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但下面的人会把好事做歪。也不听业主意见。我们小区。垃圾分类做的不错。但现在要把垃圾站放小区门口。很多业主反应说。一来不好看。二来开车进来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但和物业反应后。一会儿说位子是上面定的。一会儿说没什么安全隐患。还说进小区本来就应该注意一点!!!还是强行造在大门口。

由衷感觉上海人厉害,竟然能将垃圾都给分类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还是很不容易。

主要是干、湿分开,这是生活垃圾的主体,估计也是当下垃圾分类最难做到的。

前天在路上买了个包子,菜的,吃了一半觉得难吃,刚好看到垃圾箱随手扔了进去,就在要松手的刹那,觉得错了,包子湿,塑料袋干。于是看准了干湿垃圾桶,分开丢。

麻烦不麻烦?

麻烦。

应不应该分?

应该。

但这个应该,真正成为习惯,需要一代人才能养成。

这个非要养成,养成越早越好,因为,全国各地都陷入垃圾困扰。

全国一下子推开还是不容易的,主要是个人素质跟不上。还有地方需要大力投资集中收集垃圾,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有许多具体问题一下子不好解决。再有就是变废容易变宝难,收集后的处理地方财政支出要能承受。

许多人用日本来举例,说日本坚持了几十年,现在日本人都习惯了,几十年还不止一代人。

我们推行起来应该要比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地区效率高,因为,建国几十年,移风易俗,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法律,就没见什么事搞不成。上海说7.1.实施,立竿见影。

垃圾分类中可回收其实早就分开,有毒有害毕竟量小,稍加注意也不是问题。

总结上海经验的同时,逐步在有条件的城市推开,很有必要。

估计其他任何一座城,要比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困难得多。

市民素质+政府决心,共同决定垃圾分类成败。

而市民素质更重要。

分类名称不合理。

分类边界不明确。并且“让用户去了解实现原理,然后记忆特殊情况”这种做法不合理。猪骨、粽叶为什么都是干垃圾?居民们必须去了解“因为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blabla,而这几种东西可能会损坏机器,所以【不得不】算在干垃圾里”这种知识。这种做法,在咱们行业里,就相当于:名字、性别、生日等信息在一个界面改,手机号在另一个界面改,用户提出疑问时,告知用户因为数据库里分成了两张表,让他们达到能够自行推断出“哦,难怪得分成两个页面”的境界。 除了猪骨粽叶之外,还有更多例外要记:牛骨、羊骨、鸡骨、鸭骨、排骨、肋骨、软骨、砧板、螃蟹壳、贝壳、榴莲壳、椰子壳、龙虾壳、小龙虾、喝剩的奶茶、玉米衣、玉米芯子、玉米须、狗屎、猫屎、猫砂、捡屎的纸、装屎的塑料袋、死老鼠、黏鼠板、死蟑螂、蟑螂屋……有的甚至还有特殊处理流程要记。

定时定点不合理。强迫许多人改变生活作息时间。看着就像制定者以为全上海人民都是整天呆在家里看大盘收房租,或者朝九晚五双休开车上班10分钟到。

就照“指导手册”简单粗暴强上了!导致许多小区确实方案不合适闹出各种纠纷或执行不下去。这也从侧面反映上海这次十分冒进,各种配套方案都没落实、基层培训都没开展,就急吼吼要大干快上,被骂不冤。



''辛辛苦苦分类,最后收垃圾时都扔一块了”这个说法未必是谣言,但有时效性。''上海刚开始在一些小区试点时,很多垃圾车还没来得及更新,所以小区里确实分好类了,结果垃圾车一来,直接混一块拉走,导致很多居民寒心。现在可能没有这种情况了。“日本垃圾回收信息全面公开”就做得比上海好多了。

对“湿垃圾”卫生管理方案缺失:垃圾桶非特制、要求破袋,脏手还是小事,最终会导致污水横流、苍蝇乱飞、臭气熏天,假以时日,这桶所积的油污如何清洗?清洗的污水如何处理?所以最终反而加重了环境污染。有害垃圾也是,一个普通垃圾桶,怎么做到“防止有害垃圾泄漏,毒害环境”?

不仅仅是居民需要消耗时间分类垃圾,还多出来“志愿者”的工作时间,而清洁工的工作时间也直线飙升,这些劳动时间被忽视,没有任何处理意见。还有垃圾车和运输成本,都是成本,而不是仅仅看居民分类所花那几分钟(其实这个成本反而不算高)

最重要的教育方面,没有看到有什么方案,对孩子的教育全靠家长自觉,对家长的教育基本靠威胁罚款。

底层执行者办事方法简单粗暴令人发指。“你是什么垃圾”现在大家都看开了,当成段子。但仔细想想,是不是一开始就没考虑过“要尊重对面走来的人,所以我要想好怎么发问”?一些小区的奇葩标语和横幅更是让人恶心。 哦,对了,你们小区热心业主的方案结局如何?我们小区业主和物业达成的方案,结局是被街道否决:我管你提什么方案,反正“指导手册”怎么说就怎么做。强行撤走业委会买的带有分类的桶(损失算谁的?),有业主捡个桶回家做垃圾桶,竟被拍下来在公众号里示众。



北京的垃圾分类命名法确实比上海高明许多。先指出一点:北京分类没有“干垃圾”,是“其他垃圾”,所以不存在“口香糖属于干垃圾”这种说法,而是“口香糖属于其他垃圾”——听起来是不是合理得多?上海的,“干”和“湿”两个词是反义互补,它俩加起来就是全集,为什么又冒出另外两个分类?然后一看英文名或者注释(“即‘易腐垃圾’…”、“即‘其他垃圾’…”),其实“湿垃圾”就是厨余垃圾,“干垃圾”就是“其他垃圾”,所以上海分类命名就是有问题,非得另起别名,只省掉一个字而已。我很困惑的是,注释里既然有“即‘易腐垃圾’…”、“即‘其他垃圾’…”,为啥不直接用“即”字后面的名字呢?当然北京分类也没到完美,比如“易腐垃圾”就比“厨余垃圾”好,比“湿垃圾”好得更多。

到此,大家对辟谣垃圾车撞房致4死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辟谣垃圾车撞房致4死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