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美国在二战时出售大量石油用于日军推进大陆,为什么教科书没写「侵华日军书籍」

美国在二战时出售大量石油用于日军推进大陆,为什么教科书没写「侵华日军书籍」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日将出版侵华资料集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日将出版侵华资料集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美国在二战时出售大量石油用于日军推进大陆,为什么教科书没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Ⅰd.warll简称“二战
“二战”于1939年9月1日全面爆发、1945年9月2日结束、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
、超过20多亿人卷入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的世界大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当世界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美国人保持“中立”态度、“坐山观虎斗、继续向日本甚至于德国出口战略物质、军火、继续埋头发战争财。

(1931年美国援建的日本炼油厂)


公开的历史记载:

1932年~1939年日本需要的70%废钢铁、20%机械设备、军用设备、汽车、75%的石油产品、90%铜从美国进口。

从1937年到1939年美国对日本输出总金额保持在每年2亿美元以上。

1938年美国向日本提供了1.25亿美元贷款。

1941年10月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野心膨胀开始向东南亚扩涨、企图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主地位、严重的损害了美国和英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美国人不得不做出反应,随后开始限制和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和石油战略资源、并且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日本完全依赖进口的战略物质受到严重打击。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对美国发动了突然袭击、日本海军向美国本土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起攻击……

“袭击珍珠港”把美国发战争财的美梦打破、日本人把美国拖进了二战的泥潭……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人为了自身安全和利益逐渐改变“中立”立场、1942年1月中、苏、英、美等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美国人才正式全面参与到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

谢谢邀请。教科书不写美国出售大量石油给日本,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历史书的单线式描写,二是维持中美关系。

我国的抗日战争是近现代史上一段可歌可泣,可感可叹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国际外交因素实际上非常重要。几个大的事件包括:

(1)纳粹德国曾对国民党给与一定支援,并在全面抗战初期进行调停

(2)常凯申企图依靠英美等干涉失败

(3)苏联在全面抗战前期空军援华

(4)美国在全面抗战前期对日本大量出口战争物资

(5)苏联在日苏协定之后承认伪满洲国

(6)美国在欧战爆发后,珍珠港之前,逐渐开始对日本禁运

就我当年上过的课本,只提到了(2),其他的都没有谈到。以至于现在头条上不少条友还对此不了解。当然,由于宣传的偏向性,现在知道德国支援国府,知道苏联承认伪满洲国的已经不少了,但美国对日本出口的事情,似乎至今说的不多。

这里咱们撇开网上言论,单说为何历史课本不讲其他几个事儿呢?

这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秉持的是单线教育。过去的文史类的教育,考虑学生接受的难度,不敢铺开太多的角度。本着内因决定外因,主要是在分析中国军民自己的努力奋斗,国共两党不同的抗战思路。对于国际外交层面,作为外因,本身就属于次要方面。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中美关系。实际上从70年代中期直到21世纪初,中美关系都还是比较密切。虽然苏联解体后美国曾数次挑衅,但那时候中国自己实力太差,可以说只能对美国伏低做小。那时候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乃至教育部门,实际上是存在很大一部分亲美的人和氛围的(其实影响至今)。中美苏在二战都是反法西斯盟国,也就没必要在历史课本上刻意强调苏联和美国对不起盟友的地方了。

虽然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都曾与日本拥有着很大的贸易往来,几乎所有的石油、橡胶、以及其它战略物资都是美国卖给日本的,毫不客气的说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期,美国就是不折不扣的帮凶。如果不是美国不停地再向日本输血,抗日战争时期恐怕日本军队都会被国内军队消灭。

可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与日本彻底翻脸,而在攻打日本的几年战争当中,美国也是出力最大的国家,所以也算是自己种的恶果自己吃,而中国自古就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思想,既然美国已经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付出了代价,那么后来的教科书上自然也就不会去记载这些了。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再把蒋介石打出去之后,新中国虽然与苏联交好,但同样也不能与美国把关系搞得太糟,再加上后来尼克松访华、邓小平访美之类的划时代事件,中美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教科书上自然也就不会去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所做的坏事。

最后同样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既然美国最终赢得了二战,那么美国自然会把之前自己所做的坏事给抹的一干二净,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正义使者,至于以前做的坏事不会有人记得。

的确,在抗日战争初期美国一直在为日本提供石油资源,若不是美国的绥靖,日本根本无法坚持战争。

其实在1937年的时候日本还没有做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无论怎么说中国都是一个大国,而且入侵中国会牵扯英美等列强的利益,当时日本并不想与英美撕破脸。

在拿下东北之后,日本的对华战略是逐步蚕食肢解中国,此后日本又开始策动华北自治。

但华北可是中国腹地,是中国的根基,丢失中原的历史责任谁都不敢承担。尤其是在丢掉东北之后,国民政府更加重视华北的安危。

到7月7日,驻平津铁路沿线的日军挑衅中国军队,要求搜查北平的卫城宛平城。

日军的无理要求自然遭到中国军队军队拒绝,日军遂发动卢沟桥事变,攻占宛平城和北平城。

(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日军)

占领北平后的日军便向国民政府发出通牒,要求南京承认华北彻底自治,老蒋就算是再卖国也不敢答应。

眼瞅着国民政府没有丝毫退让,日本想通过进一步的军事压力迫使国民政府妥协,但日本的停战条件太苛刻了,双方的谈判没有任何进展,全面侵华战争就此爆发。

当战争爆发后,英美法等国均作壁上观。

英法此时正在欧洲应付德国的扩张,对远东事务分身乏术,不愿意得罪日本。而美国这时也正处于孤立主义浪潮下,更不愿意为了中国开罪日本。

于是在美英法的默认下,日本在中国的军事行动没有了任何约束,并且美国与日本的原油贸易依然照常进行。

原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日本是一个贫油国,石油主要依赖于美国、苏联、荷属印尼的供给,如果美国签署石油禁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根本撑不了几天。

但是美国人最终还是决定牺牲中国,只要日本不染指东南亚,美国就不干涉日本在华的军事行动。

(只要切断日本的石油供应,侵华战争就无法进行)

只可惜美国低估了日本的野心,随着德国发动欧战,法国维希政府投降轴心国,日本得以进入法属印度支那,这突破了美国的底线。

对此美国要求日本撤出法属印度支那,并直接滚回长城以北,否则就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

此时的日本政府早已被军方接管,日本军方是绝对不可能把吃进去的肉再吐出来的。但是石油禁运的压力太大了,如果被美国卡了脖子,那么日本也只能滚回长城以北了。

最后,日本军方孤注一掷,决定进攻东南亚,拿下荷属印尼等石油产地。为此日军先下手为强,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再次豪赌了一把国运。

(切断石油供给等于给日本判了死刑)

珍珠港事件标志着美日彻底闹掰,而在珍珠港事件后的第二天,美国国会便对日本正式宣战,随后美国成立反法西斯同盟,中美成为军事盟友。

追本溯源,如果美国当初能够及时的对日进行制裁,制止日本侵略,或许就不会爆发全面侵华战争。

但后来美国毕竟是参战了,若是没有美国参战,抗日战争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美国的参战是对中国有利的。

所以本着大局观着想,今天的教科书上基本不会提及美国在抗战初期对日本的绥靖政策。

到此,大家对日将出版侵华资料集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日将出版侵华资料集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