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美国军工集团如何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制裁美军工企业罚款交了吗现在」

美国军工集团如何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制裁美军工企业罚款交了吗现在」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制裁美军工企业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中国制裁美军工企业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美国军工集团如何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

这些军工集团确切的说应该叫国防承包商,在美国的国防承包商基本都是是私人股份制上市企业。在全球20大国防承包商当中11家为美国公司,占了一半还多。众所周知,武器装备并不像是普通消费品一样,消耗那么巨大,但是其影响力却很大,其是保证一个国家生存的直接依仗。国防承包商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仅仅是一个方面,其还有另外两个主要角色方,政府|国会和军队。这种三角关系,也就是传说中的军事工业联合体。

提出军事工业联合体概念的艾森豪威尔

一般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的国防军事预算都是固定,除了特定装备维护和训练消耗意外,不可能有更大的订单来给企业带来收益。这就逼迫企业不得不去通过各种方式去影响政治,制造混乱和战争来获得新的订单。对于政治家而言,其一般考虑的因素是保证自己政治地位的稳固,很显然保持经济活力,降低失业率,增加社会福利是最重要的选择。军事工业本身属于高精尖行业,往往一项技术的问世和民用化就可能产生一个新的行业,比如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而且其对于经济本身的辐射面特别广,可以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军事工业刺激经济,拉动经济增长这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方式就被称作“军事凯恩斯主义”。对于军队而言,装备技术的保障就是战斗力,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强大,就会必然会希望国会、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军事预算来购买新的武器装备。

(军事联合体运行图)

决定美国对外政策的关键是其遍布全球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依靠当大的军备来维持,这不仅仅是针对自己,而且还涉及到美国的重要盟友。一般而言,美国军工企业影响政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选举来影响政治人物,两种途径提供政治献金和军工企业工会或者协会等政治组织。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游说的方式影响特定政治人物(国会议员和政府高官)来影响外交决策。 举个例子,美国沙特等海湾国家是美国的主要武器出口国,在去年6月发生的卡塔尔外交危机当中,阿联酋等海湾国家通过私人渠道找到与特朗普关系及其密切的政治“金主”国防承包商艾略特·布洛迪,希望通过他的关系来影响特朗普以争取美国的支持。结果特朗普真的就公开表明了态度,并发了条推文称在这次外交风波中有美国方面的一份功劳。

(特朗普与卡塔尔外交风波)

美国换回了什么呢?卡塔尔看到美国偏向沙特等海合会国家之后,为了避免外交孤立,同美国方面签订了价值12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用以购买75架F15战斗机。艾略特·布洛迪的游说仅仅是阿联酋方面的影响,而在不就之前沙特刚刚跟美国签订1100亿美元的双边合同,目的很显然也是为了得到美国方面的支持,其中大部分是用于购买武器。整个过程美国其实并没有做什么,然而仅仅是外交方面的影响力和国防承包商的作用,就换得到了大笔的订单。可以说整体和平,局部混乱,冷对抗,这种国际环境才是美国所期待的。

(特朗普访问沙特)

军工联合体影响这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影响着美国外交的控制力。美国正在拿军售本身充当一种外交武器来左右他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就比如阻挠土耳其和印度两国引进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来威胁并拉拢土耳其和印度,来围堵俄罗斯。手段仍然是以美国的先进技术装备方面的出售为威胁,并且还可能涉及到具体的制裁措施。美国在拿F-35说威胁土耳其之后,土耳其外长恰武士奥卢前不久前往美国,其回来之后就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表达了强硬立场。军售在左右国家间关系方面的魔力果然十分强大。这正是一种硬实力转化为外交软实力的体现。

目前,美国主要有三大军工集团:洛克希德—马丁、波音以及雷神(注意,不是电影)。其中洛马擅长战斗机(如F16、F117、F22)和航天军工,几乎包揽美军用卫星生产与发射,并且在战略、战术导弹方面独具优势,是世界上最大的军工复合体。波音公司擅长军民两用机的制造,97年与兼并擅长军机制造的麦道公司之后,在军机、导弹方面实力大大增强。第三个就是雷神公司,著名的响尾蛇短程导弹就是其拳头产品,在美国,几乎所有制导武器都有雷神生产。三大军火巨头实力雄厚,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军工企业很显然,通俗一点说就是大型军火贩子,贩卖军火是他们的命根子,所有这些大军火贩子当然是推动美国外交政策向强硬、甚至战争方向发展,比如北约扩员、国防费用激增、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扩大美国武器出口等方面,都有美国这些军工集团的身影。

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当然有美国维护霸权的考量。但是在实际推动过程中,军工集团的游说,对俄罗斯威胁的夸大,无疑是重要因素。因为北约东扩,正是三大军工集团兜售武器的良机。他们才不管俄罗斯是不是真的有威胁,只管树立个靶子,然后把自己的枪卖出去就好。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成为美国敌人,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军工集团塑造出来的。

冷战时期军费多一些情有可原,毕竟真有军事威胁。冷战后,美国及盟国面临安全威胁下降,按说军费开支该削减了,但是美国却继续维持超高额度军费,这其中,武器采购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当然是军工集团的“功劳”,军工集团通过其代理人向美国政府游说,尤其是以武器升级换代和高科技名义,强调研发高科技武器方能使得美国保持全球霸权地位。我们知道,高科技同时意味着高资金投入,如此一来,军费激增也在所难免。虽然军费激增,但更多的是武器采购和高科研发,日常训练和官兵待遇受到挤压,实际上也降低了美国的安全程度。真是肥了军火贩子,伤了美国自己的安全利益。

研发、部署、升级导弹防御系统是这些大军火贩子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又一重要体现。在军工集团的游说下,美国执行绝对安全战略,也就是打破安全平衡,只追求美国自己安全,其中重要一步就是研发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打造美国安全盾牌,抵御想象的来犯导弹。每年几十亿的美元就这样流入了几大军工集团的腰包。然而,美国的所谓绝对安全让俄罗斯反应激烈,失掉相互摧毁这种恐怖平衡带来的安全感,进而研发更多进攻性导弹,反过来美国其实并没有安全。当然,更不安全会又刺激美国部署更“坚固”的防御系统,如此一来,军工集团又有更多机会。不由得再重复一句,肥了军火贩子,伤了美国自身的安全利益。

除了向美国政府夸大威胁,兜售各种武器,军工集体大佬及其代理人没也一直在游说政府,希望美国政府放款武器出口政策,以拓展更多的市场,说白了就是可以卖更多的武器。像中东、韩半岛、乌克兰、格鲁吉亚这些热点地区咱就不多说,就说说拉美,美国曾长期禁止向后院拉美出售新式武器,但是在军工集团游说下,美国改变政策。拉美如智利、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争相购买,引发了这一地区的军备竞赛,加重了拉美的不安定因素。如此一来,美国军工集团不仅搞得美国自身不安全,还增加了世界上的不安定因素。

此外,军工集团大佬们还支持对前南斯拉夫局势干预,介入科索沃冲突,以试验其高科技武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当地环境也受到巨大的影响,深深撕裂了前南斯拉夫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总之,军工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以及世界安全局势造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我真是想不出什么正面的,各位读者有相关想法可以留言讨论。写了这么多,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看到最后,您要看到这,顺手点个赞呗,谢谢~欢迎关注北玄武。

如何看待乌克兰宣布对俄罗斯发动制裁,称要与美国“同步”

波罗申科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且是与美国同步制裁俄罗斯,波罗申科制裁俄罗斯的举动是为了迎合乌克兰大选的需要,乌克兰总统选举行情对波罗申科相当不利,波罗申科在做最后努力,最后挣扎。

为了赢得大选。波罗申科已经完全失去理智了,波罗申科制裁俄罗斯,是把全体乌克兰人绑架在了波罗申科个人的政治战车上,这是对乌克兰国家和人民不计后果的鲁莽举动。

波罗申科对俄罗斯的制裁,是要完全切断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切断和俄罗斯的军工企业的往来,但波罗申科不要忘了,再怎么切割,乌克兰始终是俄罗斯的邻居,始终在俄罗斯的旁边,波罗申科难道能把乌克兰切割到美国身边,成为美国永久的邻居吗?

乌克兰只要还是俄罗斯的邻居,乌克兰就不可能摆脱对俄罗斯经济的依赖,乌克兰难道不再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了吗,冬天刚刚过去,波罗申科就忘记了乌克兰人民是如何熬过这个寒冬的,为了赢得选举,波罗申科已经完全不顾乌克兰人的民生需求了。

或许有美国的天然气会支持乌克兰的需求,波罗申科应该看看德国,在政治外交上德国是依附美国的,但在能源依赖上,德国是不信赖美国的,德国更加愿意和俄罗斯合作,大洋彼岸的能源怎么会比近邻的能源更经济更可靠。

波罗申科大选无望,但波罗申科在给自己找政治后路,波罗申科强调要与美国同步制裁俄罗斯,是在向美国人表示忠心,如果波罗申科败选流亡海外,那波罗申科还可以在欧洲的政坛上继续充当美国的代理人,继续发挥余热,波罗申科参选欧洲议员不是没有可能,只要乌克兰加入欧盟,这一切都有可能。

波罗申科为了选举已经不择手段了,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俄罗斯而言几乎是无关痛痒。但是波罗申科有如此决策,更容易在乌克兰民众面前树立政治手腕强硬的领导形象。不管克里米亚能不能要回来,乌克兰民众始终对克里米亚都是有一定情怀的。波罗申科正是利用民众的这种情怀,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争取民意支持。

明白人都知道,乌克兰是要不回来克里米亚了。所谓的对俄罗斯制裁,已经持续了五年时间,而且是来自多个国家的高压制裁。到如今俄罗斯并没有垮掉,克里米亚反倒被俄罗斯控制的越来越牢固。

在乌克兰大选前夕,波罗申科借此机会与美国“同步”,高调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这种制裁背后的最终目的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克里米亚了,最主要是为了选举。对波罗申科来说,对俄强硬是无本生意,已经水火不容的俄乌两国关系,也不在乎再多插几杠。

克里米亚入俄已经五年时间了,从事件爆发到现在,所有针对俄罗斯的制裁纷至沓来,力度空前。同样是制裁,只不过各方制裁的目的和性质不尽相同。虽然大部分情况是拿克里米亚入俄事件向俄罗斯发难,制裁俄罗斯;但是这些制裁统统都是为了制裁而制裁,就算没有克里米亚事件,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会找别的借口制裁俄罗斯。遏制和打压俄罗斯,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才是根本目的。

这次波罗申科宣布对俄罗斯的制裁,涉及到个人和企业,范围广,规模大。眼下波罗申科对俄罗斯“声势浩大”的制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展示自己铁腕领导的政治形象,争取民意支持,以便在即将到来的选举中能占据主动。大选之前挑事端吸引民意,是屡试不爽的选举策略,不足为奇!

以上内容仅仅代表明空奕奕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支持,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到此,大家对中国制裁美军工企业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中国制裁美军工企业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