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新规什么时候实施?实施后是否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损失本金「9月这些新规将实施到哪一年」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9月这些新规将实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9月这些新规将实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理财新规什么时候实施?实施后是否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损失本金
谢邀。
1、理财新规正式实施的时间是2021年1月1日,过渡期是到2020年年底。
2、实施后,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购买人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当然有本金损失的可能。
3、银行理财市场是一个高达22万亿规模的大市场,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因为与银行表内无法做到有效切割,实际上受到的监管更为严格,理财新规则是允许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且在今后的销售和推广上也取消了诸多的限制,这样的情况,银行理财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毫无疑问,银行理财中一定会产生收益和风险两方面相比现在理财产品都更有优势的产品出来,这个对于喜好投资银行理财的人来说其实是好事情。
4、当然,不好的方面也是有的,比如银行在理财部门的工作模式、人员结构、能力建设方面都需要转型,效果如何是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的。
理财新规的过渡期到2020年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2021年1月1日,理财新规的重点内容大家都有所耳闻,就是要求银行不得对理财承诺保本保收益,也就是我们说的打破刚兑,从理论上讲既然没有刚兑那么也就意味着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可能会损失本金,题目说的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实际上并不会有这么严重,因为银行理财产品主要都是一些债券型的产品,即使是以后要求发行净值化理财,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银行理财产品与券商的产品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银行理财多投向于非标资产,主要配置的是债券、非标的债券资产、银行存款和买入返售资产,从过往的数据看高风险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不足10%,所以总体上银行的理财产品以稳健型居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指的R2以下的产品,平均收益率都比较低,下图是2018年在售的理财产品的结构图,可以看出收益率在2.5%-5%占了一半以上,这些产品通常都是一些债券型或者以债券为主要配置资产的混合型理财产品,本金损失率是非常低的,基本都可以实现保证本金。
而从过去一年的数据来看,根据已经公布的2017年中国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发行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为173.59万亿,而其中“一级”风险等级的产品募集资金44.55万亿,“二级”风险等级的产品募集资金99.95万亿,合计144.51万亿,占比高达83%,这一数据就表明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稳健为主!
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过去一年,全国562家银行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数量为9.35万只,在全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发生亏损的产品仅仅只有44只,却大多数是外币理财业务,并且在亏损的产品中本金的平均偿还率高达89.24%,也就是说,平均2.3万只理财里面才有一只会亏损,并且本金也不会全部损失,最大损失才11%。
所以说,不管理财新规实行与否,银行理财产品都一只在围绕自己的客户群体去打造产品,银行公信力不是建立在刚兑的基础上,而是在产品设计上本来就是低风险产品为主打产品,所以违约率是非常低的,即便是以后净值化理财,这点也不会改变,有可能会损失本金,但是问题不大!
理财新规会有一个过渡期,短期内不会构成太大的冲击影响,但是会逐渐改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需求。但是,未来的规则趋势则是逐渐打破刚性兑付,尤其是对部分高息理财产品,未来将会逐渐打破刚兑,或采取净值化管理的策略,来逐渐完成刚性兑付打破的目标。但是,对于银行理财而言,随着理财新规的逐渐落地,未来会逐渐突出产品的优劣势,对风险把控能力较强的银行机构,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挥灵活性,为客户创造出更多的潜在价值。不过,在未来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实际上会加快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会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构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投资者仍无需过分担忧,即使新规落地,也不会造成大面积亏损或大面积无法兑付的问题,因为这也是防风险守底线的重要体现。此外,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情况下还是处于风险可控的范围之内,相较于股票、基金等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触发本金亏损的风险,只是逐渐改变投资者刚性兑付的长期投资惯性。
什么是理财新规?
为促进统一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2018年9月份,银保监会正式制定并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理财新规(严格来讲应该叫做“资管新规”),新规里涉及到很多部分的内容,但主要针对的是银行,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只有两条我们要关注的:
一是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降至1万,这点对于我们是利好消息,可以以较低的金额参与到银行的里产品中获利;
二是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化管理,就是说银行不能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也不能给客户进行保本承诺。其实这就是打破刚性兑付,要求银行不得再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也正是这点,让大家觉得以后的银行理财再也不安全了。
银行理财是否不再安全了?
其实,如果对于银行理财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保本理财产品一直以来都不是商业银行的理财主力,我们以2017年为例,截至2017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非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22.1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5.05%;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7.3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4.95%。也就是说,在我国非保本理财(本金可能损失的理财)一直占据主力的江山地位,那以往这些非保本理财的安全性如何呢?
2017年,全国商业银行一共存续9.35万只理财产品,在全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发生亏损的仅仅只有44只,亏损比例不足0.1%,而且已亏损的44只产品中,最终本金的偿还率平均值为89.24%,也就是说,投资1万元,遇到亏损的概率不足0.1%,即使不巧真的碰到了,最终还可以收回8924元。
本次的理财新规,只不过是把保本理财给剔除了,以往如果说你投资的1万元不巧刚好是那0.1%,1万元亏损了1100元左右,那么银行会帮你把这部分本金补足,现在的规定是不不允许银行这么做。虽然这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利的消息,但是考虑到亏损的概率以及亏损的比重,其实这个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总结
资管新规的大部分内容均为规范银行的理财业务操作,比如理财产品不得在“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什么叫嵌套?举例来说,你买了某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但实际这个理财产品的投向是某一个信托计划,相当于理财产品这个大娃娃里面装了一个信托小娃娃。这就是所谓的“嵌套”,每嵌套多一层,风险就放大了一次),所以规范银行的操作行为,银行理财发生风险的概率就更低了,上述的44只以后可能就转变为不足4只。
综上所述,银行虽然不再承诺保本,但是我们遇到亏损本金的概率并不一定会提高,甚至可能还会有所下降,所以资管新规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是利大于弊。
您好,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时间是2021年1月1日,过渡期是到2020年年底。
资管新规的核心是"破刚兑""净值化""非保本"
打破了原有的理财到期兑付资金池,因此要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银行不再兜底,投资者需自负盈亏。@头条财经
到此,大家对9月这些新规将实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9月这些新规将实施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战争中禁用的武器有哪些呢「加沙儿童无麻醉截肢多少钱」
2024-12-15 -
两个人一天的生活费,怎么都要50元「给女儿的生活费」
2024-12-14 -
保姆纵火案楼上邻居怎么办「半夜放火骚扰邻居违法吗」
2024-12-11 -
小猫咪怎么用吹风机快速吹干「吹风机吹2小时救猫可以吗」
2024-12-11 -
祁天道2021年能回归快手直播吗「祁天道被拘账号封禁多久」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