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案”真的杀死了上万名官员吗「回应农村小孩疑吃土豆的句子」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回应农村小孩疑吃土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回应农村小孩疑吃土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空印案”真的杀死了上万名官员吗
“空印案”是明朝洪武四大案之一(洪武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空印案”是明初经济大案,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惩罚作弊违法行为而诛杀相关人员,据说杀死了上万名官员。
其实没有这么多,“空印案”杀死官员最多不超过1000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咱们先从这个案件说起:“空印案”的案情并不复杂。
话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以后,朝廷运转需要财政支撑,这就需要各地府、县上交税赋,这项工作由户部负责完成。
明初所交的税赋都是粮食,这样一来,在运输过程中肯定有些损耗,到了年终,各地州、府、县地方官员要到南京和户部核对账目。
由于运输过程中有些损耗,户部的数字和地方报上来的的数字有些小出入,出现这种情况,地方官员要到南京重新核对修改数字,其实就是按照户部的数字重新填写,只有这样才能上交账目。
问题出现了,离南京近的府、县还好说,到南京重新修改数字并不成问题,但是离南京远的府县就成问题了,比如云、贵、川等地,路途遥远,来回折腾谁也受不了。
这时官员就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从户部多领几张盖有朝廷印章的空白文书,到时候户部发布了数字,就直接写上数字上交,这样一来数字相符合,地方官员省得来回跑路,户部也就很快完成了任务。
讲真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其实这也不是明朝官员的新发明,这个办法前朝(元朝)一直在实行,明朝官员只不过是继承了这一惯例。
从法律角度来看,在空白文书上填数字肯定不合法,这容易发生上下勾结贪污腐败的现象。
你说这事朱元璋事先一直不知道,我估计没人相信。
到了洪武15年,朱元璋突然对这件事忍无可忍发起了飙,下令把掌管大印的官员处死,副手因为没有尽到监督和谏言的作用,重责100大板然后充军。
从朱元璋最初发出的旨意来看,明朝官员总数约2万人,真正掌握税赋大印的官员不超过5%,按此计算,杀死的官员不过1000人。
之所以说“空印案”杀了上万官员,我认为是往朱元璋身上泼污水。
由于朱元璋出身低微,他了解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所以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
多领空白文书可以随便填写数字,使他联想到上下级相互勾结进行贪污的现象,为了堵住漏洞,朱元璋使出霹雳手段惩治这些违法官员。
污蔑朱元璋杀了上万名官员,是因为老朱惩治贪官腐败的手段很残酷,处死后还要剥皮食草以儆效尤。这势必会引起一些官员的不满,造谣污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历史不要带着情绪去解读,大家冷静的想一想,明初官吏总数不会超过2万人,朱元璋怎么会杀死上万名官员呢?
朝廷一下子去了一半的官员,朝廷还能正常运转吗?再者说了,培养一个官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难道朱元璋傻到像割韭菜一样割一茬又一茬?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足矣!这也许是朱元璋对贪官剥皮实草的初衷吧。
文/秉烛读春秋
空印案虽说也在大明朝翻起过一阵动荡,但绝对不可能像是传闻中那般,斩首的官员就达到数万之数。
空印案从何而起?
简单来讲,空印案主要是针对地方官员的,当时朱元璋从各地收税,收取钱粮,每年都需要官员从各地将钱粮带到京师,除了带东西,还得带账本,等到了京城,会有专人核对账目,看所到的钱粮是否与账目吻合。
一般来讲,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也确实如此,但凡事有例外,整个运输的过程,只要出现一点点的纰漏,就会导致运到的钱粮与账目不符,这么一来,应该怎么办?运到的钱粮数目对不上,自然而然的,便会影响到接下来的盖章,盖不了章,交不了差,官员就只能回到故乡,重新起草报表,加盖官府的印章,然后回到京城,再次加盖印章。
看起来比较繁琐,但也就那么一回事,一旦出了点问题,直接就会导致印章无法盖好,需要大老远的跑回去重新盖章。
为了避免重新加盖印章导致的各种麻烦事,有官员就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那便是让官员在运粮的时候,提前多带几份加盖了印章,却没有写内容的空白文案,这也就避免了出问题时需要重新翻山越岭回到地方加盖印章的麻烦,如此一来,小麻烦没有了,这种做法也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
地方官员上京运粮的时候大多都会搞这么几份空白文案,一旦出问题,就能用得到。
明朝一个明显的特点,地方官员,或者说各级官员,共同遵循的一个默认的潜规则,偏偏皇帝不知道,朱元璋不知道空白文案的用途,也不知道各级官员是这么干的,虽说这种空白文案因为记载的都是运输钱粮的实际数目,不会出现贪赃枉法的事情,但朱元璋就拉着这件事不放手了。
朱元璋以徇私舞弊的名义,斩首了相当一部分官员,应该有数百人,远远达不到题目中所写的一万余人,要知道,朱元璋斩首的都是官员个人,而非株连九族,看起来可能只是几百个官员,其实已经相当于对官僚阶级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朱元璋本来的目的也可能的确是为了给地方官员来一次大的调整,毕竟空印案这种行为,本质上并没有影响到政府机关的正常运作,本没有必要完全铲除,朱元璋找借口大肆屠戮官员倒是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话说,明朝的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户部去对账,自己携带的账目和户部审核财政后的账目完全一致,这任务才算完成,但凡有一点数字出入,官员就要返回地方,重修账册,盖好地方大印后,再赴京城对账,这个流程挺合理的,明初的官员都是这样操作,但不久问题来了,明朝的税收数目繁多,很多是粮食之类的实物,在路途中难免损耗,所以到京后经常有些许误差,结果导致地方官员带的账目和户部接收官员统计的账目不一致,于是搞得一些地方官员苦不堪言。
明初,江浙一带每纳粮一万石以上划分为一区,设粮长一名,主要负责征收、解运等,洪武时期,粮长运粮至京师,优秀者受朱元璋召见,图为明代粮长官印。
古代的通讯远没有现代发达,地方官员们带的账目第一次到京城就核对通过了还好,假如出现一点纰漏,官员就要马不停蹄的往回赶,离京城近的地方还好说,远在千里之外的两广、西南、西北的官员可就要命了,这一去一回半年过去了,再折腾一下一年过去了,任务没完成可要下罪的,就是这么个情况,苦不堪言的地方官们发现,关键问题出在盖大印这个环节,账目随时可重修,大印只能回地方盖,立马有人想出了,第一次出门时多带几份盖好大印的空白文册不就解决问题了么,有人就这么干了,于是,大家都这么干了。
所以在明初,带空印文册进京是条不成文的规则,朝廷官员们上下都知道,可高高在上的朱元璋不知道,也没人告诉他,这就犯了大忌,洪武九年,朱元璋发现了空印文册的做法,大怒,他认为这是地方官员徇私舞弊的行为,要严惩所有空印案的官员,说白了,底下的官员瞒着都在做,就没告诉他,是挑战了老朱的皇权。其实空印账册盖的是骑缝印,每张纸上的印迹都不同,账册用于对账,是对是错是户部说了算,说白了就算地方官员拿着空印账目,除了对账别无他用,不存在朱元璋说的弄虚作假、借机贪污的可能,但当时朝廷无一人敢出来讲真话,劝说,因为朱元璋治官太严厉,都怕了,于是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把屠刀伸向了各地的官员,空印案拉开帷幕。
朱元璋像。
朱元璋下令,凡是牵连空印案的官员,主印官处死,副手充军,呜呼天下哀嚎,空印案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人,正史没有记载,这里取方孝孺《逊志斋集》的记载“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大概意思是杀了几百人,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时任山东济宁知府,也被冤杀,有人说空印案才杀这么点人,跟明初四大案的其它三案杀几万人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了,但官场一下死几百官员,足以官场震荡了,还有传言说空印案杀了上万名官员,这不可能,这个案子只处理官员个人,不诛连家人等平民,整个明朝150多个府,1100多个县,全杀光几遍也不到万人,朱元璋不会把官都杀光了留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太离谱了。
到此,大家对回应农村小孩疑吃土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回应农村小孩疑吃土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
最新发布
-
保姆纵火案楼上邻居怎么办「半夜放火骚扰邻居违法吗」
2024-12-11 -
小猫咪怎么用吹风机快速吹干「吹风机吹2小时救猫可以吗」
2024-12-11 -
祁天道2021年能回归快手直播吗「祁天道被拘账号封禁多久」
2024-12-10 -
如何看待中国相声第一人冯巩也老了,过60大寿四位爱徒仅白凯南到贺「冯巩60岁大寿」
2024-12-10 -
安妮博林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她是冤枉的吗「情书女主死了」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