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家长是“老赖”,真的会导致孩子无法被高校录取吗「报考公务员被拒」

家长是“老赖”,真的会导致孩子无法被高校录取吗「报考公务员被拒」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考公因这种病被拒录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考公因这种病被拒录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家长是“老赖”,真的会导致孩子无法被高校录取吗

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的,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不少人认为这是禁止老赖子女上学接受教育,其实是对法律的误解。我们是限制子女上学,是针对私立学校,并且还是高收费的收费的情况。高校现在确实也分为公办和民办。对于一些民办大学来说,确实存在学费高的情况。但因为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这类高收费的民办大学确实有可能被认为属于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但对于公办大学来说,这个则不存在所谓的限制问题。如果真的出现大学以父母被限制失信而拒绝录取,这才是真的违法行为。按媒体的报道来看,还真的存在这样的案例,只能说明学校在招生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我们法律法规,而是曲解我们的法律规定。

这是真的。

浙江一位考生,高考考上北京某知名高校。在等待录取通知书过程中,却先收到来自学校的来电,校方表示很可能无法录取。原因是发现考生父亲饶某存在失信行为,判决生效后饶先生依然不履行义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于是,学校电话告知了这位考生。

其实,从限制老赖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督促老赖尽快还钱的,但是,欠钱不还是父母的行为,不应该连累子女。子女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考上了公办大学,学费一年也不多,如果是子女出个国留学,那么可以进行限制,毕竟出国留学到欧美一年都要三五十万。

所以,公办高校如果是以子女父母未履行还款义务为由不录取老赖的孩子,有打击过大的嫌疑,同时,并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可以限制老赖的子女上学,从情理上,限制老赖子女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限制出国留学才是合理限制手段。限制老赖应该从其财产使用上限制,而没有理由限制其子女接受公办高校的录取。

很多人以为父母失信,儿女就不能读书,这是误导,很严重的误导,八成是催收人恐吓欠款人的一种手段来的,我们来看看限制的是什么?限制的是失信人的高消费行为,这个行为可以说跟子女毫无关系,所谓的不能上学指的是高收费私立学校,什么意思?就是父母不能花钱让他去上贵族学校,注意了是不能父母花钱让他去上,因为如果父母有钱这么大的消费,就应该首先还钱,但是,有一种情况,如果孩子自己很有能力,能够自己赚钱去上学,我想应该不会有什么阻碍,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一个真的失信人,别说上贵族学校了,就是普通公办学校,平时孩子的伙食费估计都很拮据,更别说其它了,这个主要是用来限制不诚信的失信人,并不是一刀切的针对诚信的失信人的,我们不应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要因为自己见过一个坏人,就觉得世界上没有好人了,这种以偏概全的想法,看法,应该慢慢退出我们的现代社会。

中国的执行难,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所以才会出台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对于有能力还债却拒不履行还债义务的人,将对其限制高消费,并且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目的无非是希望以此逼迫欠债人主动还债。

法律规定的限制高消费,是指限制这类人出入高消费场所进行消费,比如夜总会,高尔夫,高档会所,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当然也包括限制他们的子女进入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特别是国际学校上学。而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是对其诚信的负面评估,这些人将无法再从正规渠道贷款和融资等。

限制高消费本身并没有限制其子女接受普通学校、公立高校甚至名校学习。但是,现在很多高校都是自主招生,当校方了解到学生父母是失信人员,学校出于生源质量和品行等多方考虑,有权决定不予录取这类学生,也没有错。

我办过一个案件,欠债的这家人是做工程的,开始是哥哥和妹妹,分别向乡里,邻居,同事等许以高利息借款,开始只是跟他们关系比较好的同意借款给他们,他们家开始也是真的按照承诺的利息支付,大家一看他们没骗人,利息又比较诱人,于是纷纷同意借钱给他们,有人甚至找亲朋好友筹钱借钱来再借给他们,甚至村里有一位五保户老人仅有的2万元钱也借给了他们。这俩人前后借总共几千万以后,就停止了支付利息,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后来人也找不到了,一个妹妹甚至工作都辞掉了。大家开始都觉得没关系,因为这家人有房有车有别墅,以为能追回债。结果追了一年多无果,一些债权人无奈就起诉这家人,才发现这家人早把房子车子过户到与债务不相关的人名下,是打定主意要耍赖不还钱的了。而且他们的孩子还出来作证说这些找他们家追债的人有多坏多凶多吓人。

可见,失信人员的家庭对子女的确存在教育缺失,很可能对子女的品行和人格造成不好影响。

到此,大家对考公因这种病被拒录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考公因这种病被拒录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