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济南轨道交通建设新进展!二期规划已上报!2024年再建成7条地铁, 你怎么看「今年进度条」

济南轨道交通建设新进展!二期规划已上报!2024年再建成7条地铁, 你怎么看「今年进度条」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2024年进度条过半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2024年进度条过半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济南轨道交通建设新进展!二期规划已上报!2024年再建成7条地铁, 你怎么看

城市轨道交通要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作用。济南上报了轨道交通二期规划,到2024年上马7条地铁线路,届时总里程达到240多公里。

为了保护地下泉水不受影响,济南的地铁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的发展格局也受到影响。随着城市发展需要,在保护好地下水脉的同时,加快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一口气规划了7条线路,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也拓展了城市空间,特别是城市向北,穿过黄河,为城市发展释放了更多的空间。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在2024年部署完毕,对5G有啥影响

我先给结论,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对别国卫星有危害,但是要是说到5G这摊子事情,倒还没有实际性的威胁。

但是马斯克一直在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们还是得小心为上。

SpaceX已经可以独挡一面

首先,此次发射卫星使用的的火箭,已经是第4次成功回收的火箭,实际就是个5手火箭,也是人类历史上回收次数最多的火箭没有之一。

更恐怖的是,理论上10次以内不需要修,最多可重复使用100次。就当马斯克在吹牛,打个折再打个骨折,也能再来5次吧,就问在座的各位怕不怕!

本猫最喜欢算账,SpaceX的新火箭报价基本在6000万美元左右,二手的打七折,5手的我们也算七折,就是4200万美元。同期波音和洛马的联合发射同盟ULA发射报价—— 1.5-4亿美元,在猎鹰系列可以做到ULA家宇宙神和德尔塔系列的全部发射能力的今天,面对这样的双十一都没有的优惠骨折友情价,剁手的同学们得瑟瑟发抖了吧。

相对比上面的骨折价,SpaceX这次同期公布的突破了整流罩回收技术,用的是一个原价600万美元二手整流罩,几百万美元的成本说省就又省了,但我觉得似乎有些不值一提了。

我帮大家稍稍总结一下SpaceX手里的航天产品:世界上唯一可以回收使用的——猎鹰9、世界上唯一可以回收使用的货运飞船——龙飞船、世界唯一可以回收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船——龙飞船-2、世界现役最强大运力火箭——猎鹰重型火箭。妥妥的就是一个航天大帝国啊!

简单的说吧,SpaceX完全有能力在顺便赚钱的同时,实现颠覆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愿望。

星链好比共享单车

我这里不讨论星链性能的恐怖,我只想说,太空的轨道不多,能够实现优质通讯的轨道更少。那么怎么实现分配呢?就本着一个原则——先到先得。

马斯克这次一下子就打算把1.2万颗卫星送进轨道里面去,比现在地球所有的卫星都来得多,让以后大家还有路可以走吗?

我不敢回答。

要是谈到5G,不得不说说华为的策略。你要是抢占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当然星链就是废链,因为你再便宜都比不过地面设施。

不过要是换成非洲的整体覆盖,地面数据中心点基站距离超过1500km,那么星链的优势将更大,况且地面一米米的基建推进,国外的建设费用人员耗资绝对不能用国内的比较,这个时候,一切都是未知了哦。

结语

在这个世界上,能把航天这种枯燥无味的事业,玩到世人皆知的只有马斯克一个人。

本来就是烧钱无底洞的航天科技,按照惯例,只有超级大国可以比一比赛,但是马斯克为了个人的梦想,硬是玩出了花,我实在是佩服。

要在未来的世界继续起主导的地位,那么星链绝对是绕不过的坎,迟早都要尝试的。

应该把问题改一下:对世界的5G有啥影响?对中国的5G有啥影响。

我估计对世界的5G会形成一定威胁和影响。

但是对中国的5G影响有限。试想一个农村不让装卫星天线,网民用不了谷歌和油管的地方,你们真以为马斯克的星链会有机会伸到你们家去?

大笑两声。

请歇息。去年马先生发射了两次,送了120颗卫星上天,一共要发12000个,就是说马先生还要射200次,在2020到2024年间,平均每年要射40次,每个月要射3.33次。现在2020年过半,沒听说啊?

第二条,按物理原理,坐在家里,树林下,是收不到5G高频的,即便能收到,你的手机也要向卫星发信号,一个能向太空发信号的手机你会不会觉得太烫手?所以,马先生还要布署地面站。既然要布署地面站,用卫星交换信号是不是有脱裤子放屁的赶脚?

反正咱觉得马先生象大忽悠。

星链计划对于5G不会有太大影响。它们的服务网络不一样,所解决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面向的是不同的群体用户,没有太大的交叉,不存在谁取代谁,因此不会对5G有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星链(Starlink)计划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大量相互链接的卫星和依据地理分布的地面基站,构筑一个覆盖全球,提供可靠且价格合理的高速宽带服务。星链将打破地域限制,打造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通信的太空通信系统,是直接通过通讯卫星网进行全球连线,在全球任何一个地点就能实现通话互联。不管星链计划最后是否可以成功,它都会是一个伟大而又浪漫的创想。星链计划最伟大的一个地方就是构建的是一个全球的通信系统,也就是所全世界连城片,地球上任何两个地方都能实现通信,这对于一基站为主的陆地公众移动系统来说是不可能的。地面光缆无法完成任何地形上的布线,而且在复杂地形上的布线成本是极其昂贵的。要是两个人口密集区但是地势复杂无法建设地面基站但要快速数据通信怎么办?跨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几百公里无人区上建设起来的的成都-拉萨-日喀则-乃维拉-勒克瑙-新德里中印光缆,现在是将来也注定是建设维护成本极其昂贵的。要是星链计划能够成功,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而说星链计划不会对5G造成影响,那是应为星链肯定是冲着互联网骨干网去的,肯定不是给个人用户使用的,更多的是给有需求的机构组织、商业用户或者VIP用户服务。互联网大部分的流量是本地服务,像个人通信和物联网这些服务,大多通过接入点和光纤连接到附近的数据中心就可以完成,这些还是依靠以基站为主的陆地移动通信网络。只有少数好价值的数据需要真的发送到远方,这肯定是星链的主要服务对象。个人服务以前不是卫星通信考虑的重点,以后也不太会是星链的重点。单人终端直接上星和以前的光纤接入专线一样,只是给少数人的高价值附加服务,不会和普通的宽带接入服务竞争。所以不必拿个人流量带宽乘以用户数算星链计划的性能要求,没必要和5G这种终端接入技术对比,服务对象不同,它会是5G的补充与延伸,就像卫星电话和手机一样,面对的用户群体不一样,互为补充,挺好。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星链计划不过是一个纸面计划,而且即使按照马克斯的计划可以真正完成并且投入使用,和5G的用户群体之间也很难有什么重叠的部分,和5G网络之间也不会有什么冲突。

现在就移动通信系统来说,5G这种使用基站做为接入的移动通信网络依然是基础通信网络唯一的选择。

先不说马克斯的星链是否可以成功,即使是可以成功的话,按照马克思的计划将发射12000颗卫星,对全球进行无缝的覆盖。

按照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来算,单颗卫星平均需要覆盖4.25万平方公里。那么请问,在一个4.2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会有多少用户?

现在的人口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区域,那么这4.25万平方公里如果是陆地面积,会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人需要上网?单单是一个容量,就决定了卫星通信不可能做为基础通信来使用。

而且,卫星通信也是需要使用无线频率,为了保障容量还需要使用比较高的无线频率,星链计划使用的频率是V、Ka/KU,这些频率的信号由于波长短,绕射能力差,完全无法覆盖室内区域,甚至还有很严重的雨衰、树衰,使用限制都比较大,更进一步的使得卫星通信技术只能覆盖一些类似于海上、沙漠等无人区域,这些地理条件比较适合卫星通信。

就现在来看,依然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可以取代以基站为主的陆地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

星链计划也不是免费的项目,使用费用也会让用户望而却步。

对于资本来说,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星链计划也不例外。庞大的卫星发射成本、维护成本、地面站建设和维护的成本,也将决定了星链计划的使用费用也不会很低廉,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现在5G一个月128、129元都觉得贵,至于更昂贵的星链计划,会和5G有什么冲突呢。

5G也不仅仅是个人用户上网,其实这不过是最基本的功能。

5G里有三大应用场景,主要是给物联网设备使用的,物联网设备才是5G里接入最多的终端。

5G三大应用场景包括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和mMTC(海量机器类终端通信),其中后两个是主要是物联网类的应用。物联网类应用,80%左右会在室内,这个就直接的pass掉了卫星通信。

而且5G里最重要的URLLC是低时延高可靠性,1ms级的时延,也是卫星技术无法解决的,卫星距离终端还是太远了,其实就这部分,运营商还得部署大量的小基站去覆盖室内部分,去改变网络结构,引入边缘计算平台并且核心网下沉才能支持,这些都是卫星通信无法做到的。

总而言之,马克斯的星链计划是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其实都很难对5G有什么影响,这两种技术根本面对的用户群体就不是一样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到此,大家对2024年进度条过半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2024年进度条过半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