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二战后期的日本实力到底如何?为何敢拉美国下水?是源自实力允许还是上层的疯狂「菲美访问部队协议」

二战后期的日本实力到底如何?为何敢拉美国下水?是源自实力允许还是上层的疯狂「菲美访问部队协议」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菲向美要退役巡洋舰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菲向美要退役巡洋舰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二战后期的日本实力到底如何?为何敢拉美国下水?是源自实力允许还是上层的疯狂

二战时期,亚洲战场上日军肆意进攻中国,在与中国陷入消耗对峙的情况下为何日本要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这个问题许多人都难以理解。

但是日本进攻美国是有其缘由的。

首先,当初晚清遗留下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此刻的中国国内到处都是列强的利益。所以当日本入侵中国之时也不了避免地严重侵犯了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英法德苏本身就在欧洲战场打个你死我活,无暇去管海外的事情。美国虽是中立国,但也无法坐视日本一直侵犯美国的利益,日本也清楚美国的工业能力,即便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但日美之间的关系一直在恶化。

美国在禁止向日本出口橡胶石油等战争物资的之后,日本又开始南进计划,进军东南亚等国,此时的东南亚虽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东南亚所产大都作为原材料出口美国,至此美日几乎撕破脸皮。

美国不仅全面禁止了对日本所有资源的运输,还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希望通过中国拖住日本使得日本放弃对东南亚的出兵。

美国对日的禁运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援助,使得日本认为美国已经是铁了心要和日本为难,虽然忌惮美国的工业能力,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来日本通过类似赌博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利益,日本也开启了赌徒心态,希望通过战争夺取大量利益。

当然日本低估了美国的工业能力,也低估了工业能力在战争之中的作用,在美国全面动员战争机器之后,即便日本在战争初期取得不少优势,但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也活活耗死了日本。

如何看待新加坡战役中9万英军的投降

马来战役中,英国人是被一场典型的“闪击战”给击败了,只不过执行闪击战的是日本人。在此战中,日军的发挥可以说是一整场战争中的巅峰,菲律宾和缅甸的胜利都无法与之相比。从战役层面分析这场战役,其实不难理解。

第一,先看两军的实力对比:马来战役开始时,英军包括88,600名官兵,建制单位有31个步兵营、7个野战炮兵团和1个山炮团(176门山野榴炮)和2个反坦克炮团(84门反坦克炮)。
后来还得到了7个步兵营、1个反坦克炮团和其他一些支援,总兵力达到13万以上。而日军的第15军则编有92,403名官兵,27个大队(步兵营),3个师属野炮兵联队、2个野战重炮兵联队和1个山炮兵联队(约180门山野榴炮)——当然15军一开始并未到齐,例如18师团开始只有佗美支队到场。

总体而言,英军在步兵数量上对日军应该拥有明显优势,炮兵至少是不居劣势。然而,二战标准下的制空权和装甲部队来看,毫无疑问日军拥有绝对优势。
日军航空兵由354架陆军作战飞机和180架海军作战飞机组成,而帕西瓦尔手里只有可怜的158架作战飞机。这些飞机无一例外都是“水牛”、“布伦海姆”甚至各种奇葩的双翼轰炸机这样完全过时的货色。加上Z舰队被日军航空兵歼灭,从一开始,日军就将制空权和制海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第二:再看具体的战役布势可能又有人要说了,即使缺少坦克、飞机。凭借英军数量众多的步兵,还有两个反坦克炮团,拧成一股绳,也不必惧怕日军啊?然而由于日军掌握制海权的现实,远东英军指挥官Percival中将犯下了与1939年波兰军队类似的错误——分散部署。开战之时,马来英军从南到北防备日军登陆,分散得如同撒胡椒面一般。
这种布势下,一旦前线的军队就面临敌军的局部优势,以及日军的分割包围,很快不得不撤退——而在拥有制空权的对手面前撤退,极易被敌军空军屠杀而陷于溃败;后方的部队前进增援,看到的是溃军的洪流,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关于敌军恐怖威力的谣言,因为敌军轰炸不方便运动连预备阵地都无法占领,最终同样陷于溃散。马来英军就这样汇聚为一股溃退的洪流败逃到了新加坡,只有澳大利亚人相对维持了秩序。

第三:就是战术问题了。二战到朝鲜战争期间,亚洲军队似乎一直靠复杂地形下的侧翼包抄战术,反复予以西方军队重大打击:日军在马来、缅甸、第一次Arakan战役中反复依靠包抄战略击败英军;北朝鲜军队在进攻阶段一再靠“迂回堵路口”的方式重创美军;志愿军的二次战役无一不是。

一开始,日军就将制空权和制海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所以,在此次马来新加坡战役中,9万英军投降。

表面上看英军士兵总数高于日军。实际上英军士兵由诸个殖民地国家的多国部队组成,主体是来自于印度,缅甸,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新兵。而日军则是单一种族语言相通的百战精兵。

新加坡战役中的日军是由马来亚之虎山下奉文率领的经验丰富日军,多数士兵在此之前都在华北地区扫荡中磨练出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英军则非常依靠火炮等支援武器的作战,在单兵作战能力不足和缺乏后勤保障的战况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日军在菲律宾的作战中把美军也打的措手不及,何况是英联邦动员起来的这帮殖民新兵。到了新加坡日军已经突破最后一道防线,而英军正在耗尽粮食与弹药。更致命的是丢失了水源的控制权。高射炮也缺乏弹药来阻止更多日军的空袭,失去了制空权也不可能再有海军的支援。澳大利亚的盟军甚至还四处劫掠战利品准备撤回澳洲。在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亚洲人的亚洲等政治宣传下。一部分印度人甚至倒向日军。

英澳军装备远优于其他殖民地部队。但真正战斗力不俗的是土生土长的马来人军团,马来军团 1400 名勇士英勇坚守bukit chandu最后一道防线,抵御日军 1 万3000人的强势进攻直到2月14日全军覆没,仅一人生还。2月15号清晨得知马来军团全军战死后英军最高统帅投降。

新加坡黄线pasir panjang地铁站附近还有他的纪念馆,在欧洲殖民者忙着转移博物馆藏品,撤回澳大利亚的白人士兵时,在印度人纷纷倒戈时,本地人Lieutenant Adnan指挥着最后的马来战士抵抗着14000名日军的进攻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英澳士兵装备精良,但如果说战斗力不俗,实在不敢恭维。

到此,大家对菲向美要退役巡洋舰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菲向美要退役巡洋舰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