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问答  /  丹麦捕鲸传统是怎么来的「反捕鲸纪录片」

丹麦捕鲸传统是怎么来的「反捕鲸纪录片」

分类:知识问答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反捕鲸名人丹麦被捕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反捕鲸名人丹麦被捕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丹麦捕鲸传统是怎么来的

丹麦属地法罗群岛的居民每年夏季都会举行一项残忍血腥的杀鲸活动,据英国《每日快报》和路透社报道,今年的“杀鲸大会”刚结束。长久以来,动物权利保护组织都强烈地批评这项活动,说这么做不但残忍也毫无必要。可是,大部分的居民却认为,这是他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公元10世纪,这种捕鲸和屠杀活动就已在丹麦当地盛行。猎鲸者先将船只排成半圆形,把鲸鱼围起来,再慢慢地把它们赶到海湾里。过后,岛上的男性就会展开大屠杀,使用各类的武器来杀害这些鲸鱼。接着,他们还将鲸鱼肉切割,并平均分配给岛上的居民。

虎鲸是怎样捕食长须鲸的

虎鲸是当今海洋中最强大的掠食者,不仅体型大而且群居,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所有的海洋动物都在他的菜单上,包括体型巨大的蓝鲸、长须鲸和抹香鲸。这些大块头虽然大,但却缺少可以有效杀伤虎鲸的手段。蓝鲸和长须鲸是须鲸,没牙齿;而抹香鲸虽是齿鲸但以乌贼为食,下颌无力。

大型须鲸体型比虎鲸大得多,虎鲸想捕杀大型须鲸就两个字:围猎。说得简单,在海里围猎大猎物可不是容易事。在陆地上,狮子和老虎捕野牛,猞猁捕鹿做到两个字就可以了:放倒,因为这些动物在陆地上一旦倒下了就很难站起来,所以别说围猎了,掌握了技巧单杀都不难。然而,在海里,猎物可以向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移动,单杀大猎物几乎不可能,群杀也不容易围住,猎物很容易就能突围。

就题主问的两种动物来说,虎鲸6-7米,长须鲸19-21米,体型差距还是很大的。


大型鲸鱼防备虎鲸的围猎主要有两个策略,一个是露脊鲸、弓头鲸、座头鲸,采取的是积极应战策略;还一个是蓝鲸和长须鲸,采取的是消极逃跑策略。

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呢?主要是速度差距。蓝鲸和长须鲸是“瘦子”,身形流线型,巡航速度很快,跑掉万事大吉。而露脊鲸、弓头鲸、座头鲸是“胖子”,跑不掉,只能迎战。所谓的迎战,就是用大尾巴抽。大型须鲸尾巴很有力,虎鲸真被抽到了也是要命的。

长须鲸和蓝鲸的速度极快,我们可以看下第一张动图,这只长须鲸在水中巡航像飞一样。

虎鲸对大型须鲸主要捕杀小鲸。例如,2003年9月26日,在10°58'N,88°40'W,尼加拉瓜太平洋沿岸,深水区域(水深3000米),发现了虎鲸群杀死了一只小蓝鲸。发现的时候只有小鲸尸体和虎鲸,鲸脂和海鸟漂浮在水面,是刚刚杀戮的,但是可以判断之前有一条成年母鲸在场,后离开了。根据船上和直升机照片显示一共有19头虎鲸在场,4条成年雄虎鲸,5条成年母鲸5条亚成年以及5条幼鲸。它们分成两组一小群围绕着蓝鲸尸体,另一个大群11头包含亚成年雄性和5条幼鲸在200-300米开外,利用空中摄影测量法,最大的雄虎鲸8米,10条成年雌性或一条亚成年雄性体长在5.4-6.3米,5条小鲸在3.2 -4.7米(精度误差在上下7.6厘米左右,以及保证95%正确性)。

Milton C. Shedd报告了一起大约30只虎鲸在攻击一条60英尺的年轻蓝鲸,有的报道是20米,追击了四五个小时才把年轻蓝鲸杀死。下面4张动图能看到虎鲸的追击过程。




201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拉巴斯湾,一群虎鲸袭击了一条长须鲸,目击者科雷亚说根据船的长度来看这条长须鲸至少50英尺长。目击者说:“在追逐了一个半小时后,长须鲸开始停止游动,并开始下沉,在水面上可以看到鲸脂,海鸟也接着赶来。”他还说到在追逐的时候有一大一小两条长须鲸在距离事发地点10分钟距离的海面上。 在蓝鲸和长须鲸高速逃命的时候,虎鲸只敢跟着追,消耗大型须鲸的体力,是不敢用牙齿咬的,除非它们不想要牙齿了。它们更不敢堵在前面,除非它们不要命了。下面是一个弓头鲸反击虎鲸致死的例子,可以看到大型须鲸的力量有多可怕。

埃施里赫特教授1862年的丹麦皇家学会报告。事发地为荷尔斯泰因斯堡,全程由捕鲸船观察。一群虎鲸追击弓头鲸与捕鲸船擦身而过,并一路向北。其中一些虎鲸用牙齿衔住弓头鲸的尾和胸鳍,同时其它成员跃上喷水孔以期阻止巨鲸正常呼吸,剩 下的则反复冲撞弓头鲸两侧。好奇事情会如何收场,于是捕鲸船一路跟着。后来弓头鲸径直游进一处海湾,在那里它得以挣脱并给了它其中一位敌人一记尾击──直接命中头部,那只虎鲸缓缓沉入海底,想必受了致命伤。弓头鲸接着就继续游入海湾最深处直到触岸,因而成了格陵兰人唾手可得的猎物。

虎鲸往往捕食的时候都是成群结队,有的时候甚至不止是一个族群,往往他们会召唤附近海域的虎鲸来帮助捕食。

他们分工明确,往往发现一个食物后会集体参加捕食。比如有一次记得捕食一头蓝鲸,他们往往会交替压在蓝鲸的身体上放,达到不让对方呼吸的目的,导致最终食物活活被憋死。


俄罗斯与美国竟然在北极有领土纠纷,这是怎么造成的?有战争危险吗

美国和俄罗斯可谓是一对大冤家,矛盾和纠纷不断,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航道和资源又变成一块大肥肉,竟又闹起了领土纠纷。

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建立12公里的领海,对其领海、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具有等同陆地领土的主权。沿海国还可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作为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对其享有自然资源的管理权。而美俄挣的便是北极的弗兰格尔岛,弗兰格尔岛面积7600平方公里,实则被俄罗斯控制,但美国称该岛在1867年被美国捕鲸队发现,应属于美国,争端不休。


这是因为北极地区富含丰富的能源和地理战略价值,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北极地区具有全球13%尚未开采的石油资源和30%天然气资源,储碳量也高达一万亿吨,还具有其他金、银等矿产资源。不仅如此,许多航空航线也需要经过北极上空,而北极航线也大多数被俄罗斯控制,引起许多国家不满。

由北极地区引起的矛盾纠纷不断,但是小编认为战争是不可能引起的,俄罗斯虽比不过美国的经济,发展也没有美国那么全面均衡,可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若美国敢挑起战争,那么被称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必定反击,其代价不是美国可以承担起的,所以没有战争危险,最多被美国进行各种经济制裁,技术封锁,拉拢他的小跟班孤立俄罗斯,这也是美国的一贯作风。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评论,指出不足,互相学习,谢谢。

和尚摸得,那阿Q自然也摸得,这是北极领土纠纷的主要原因。

首先得明确一点,北极地区是一片大洋,即北冰洋,只是表面常年覆盖一层冰盖。而国际法中对于海洋领土的归属权,是陆地领土延伸12海里,另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通俗的讲,一个国家若在太平洋拥有一个岛,就有方圆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经济区。

另外一点,大陆架作为陆地在海洋中的延伸,可以称之为在海洋中的陆地,所以大陆架也成为陆地国家争夺海洋资源的依据之一,典型的如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之争,我们认为中国大陆架一直延伸至冲绳海槽,故冲绳以东都是我们的经济区,而日方坚持以中间线划分。

所以在国际法的角度,北极地区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公海,不能作为任意一个国家的领海,主要争的其实是专属经济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北极蕴含的丰富资源和战略地位。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地区的石油资源约占世界的13%,可开采石油资源约1000亿桶。天然气储备量为5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量的30%。在上世纪,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就勘探出可开采石油资源100亿桶,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各国争夺的重点。

北极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各国势在必得的。从欧亚大陆飞往北美地区,最短的航线是经过北极地区,可大幅度减少燃料消耗和时间。从欧洲到东亚地区的海洋航线,从北极地区走将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可节省15天左右的时间,对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还对于北极地区国家的地缘实力有明显的提升,设想一下,新加坡若不是位于马六甲海峡,还会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吗?

所以,资源和战略地位,是各国争夺的重点,而且由于北极地区大片海域实际上是无主状态,各国自然就相当于阿Q,别人能摸小尼姑的头,那自己当然也摸得,而且身强力壮的自然想多摸一点,从而引发北极之争。

虽然北极之争一度被渲染的轰轰烈烈,但是离战争还很远,各国的态度其实很一致,北极地区能争一点最好,争不到也不吃亏,主要原因在于北极地区无论是资源还是航线,目前都存在很多问题。

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开发难度。北极地区天寒地冻,存在大量的永久冰盖,极寒天气下,开采石油的设备是很难工作的。另外,俄美两国都不是能源稀缺国家,俄罗斯一度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西伯利亚还有大量的石油未开采,美国也是能源出口国,用不着舍近求远去开发北极地区。

在航线方面,由于北冰洋在冬天冰盖扩大,北极航线是一个时间限制比较明显的航线,夏天时期冰盖缩小却也有大量的冰山威胁,使北极航线存在天然的不足之处,是不足于取代传统航线的。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冰盖完全消失,北极航线才能体现出巨大的战略地位,不过那时人类的生存都是问题了。

在这样种种限制下,北极成为各国的闲棋,是为未来可能有用的战略区域提前做的准备,不会投入大量资源作为争夺的重点。所以各国对于北极地区的争夺目前还是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并没有升级的风险。

在2001年,俄罗斯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申请,以大陆架延伸200海里之外,要求对北极地区行使主权,包括北极点。随后,加拿大、丹麦等也向联合国提出主权要求,美国由于不是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签约国,是不能向联合国提出申请的,但也加入了北极理事会。

所以,北极之争,目前仅仅是争,还没到达夺的地步。至于俄美两国,北极地区都不是重点战略区,俄罗斯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美国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维护世界霸权上,至于特朗普,还在专注于和民主党博弈,都不会在北极地区大动干戈。

其实北极不仅仅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8个北极理事会正式成员国的问题,包括中国、印度等都是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由于北极地区的变化影响到世界关键,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所以北极之争历来是高热度话题。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除夕也过了节也过了,过年正式结束了,祝各位朋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到此,大家对反捕鲸名人丹麦被捕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反捕鲸名人丹麦被捕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